帮你快速找医生

【指南与共识】 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 (2)

2017年11月02日 142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五、血管性疾病

适用于IPL的血管性病变包括毛细血管扩张、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鲜红斑痣等浅表性血管病变。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多可获得短期淡化,但是数月以后容易出现皮损复发,需告知患者此为临时改善措施。IPL对鲜红斑痣等血管疾病效果有限,往往以淡化为主,不同部位效果有差异,以颈部效果最佳,可能会获得明显改善[11]。草莓状血管瘤往往高出皮肤,强脉冲光能量相对容易达到血管瘤内浅层血管,治疗可以减少血管,减轻皮肤增厚变红的倾向,使血管瘤发展缓慢甚至短期好转[12]。由于IPL能量不容易穿透到深层,能量主要蓄积在表皮,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如色素改变等,肤色深的患者风险较大。


(一)原理:IPL治疗血管性病变时,靶点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3个吸收峰,分别在418、542、577nm处。虽然在波长418nm为最大吸收峰,但该波长穿透力差,且能被表皮色素竞争吸收,故治疗血管病变时应选用靠近后两个峰值的波长。当光被血红蛋白吸收并转换为热能后,内皮细胞发生热凝固作用而使血管封闭,达到治疗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当远端(远离皮肤表面)血管也被封闭时,才能使血管永久封闭,否则易发生血管再通[13]。因此,IPL对于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更好。


(二)参数选择:保留短波长越多,作用越浅表,对色素作用越强,但对表皮影响越大,相对引起色素沉着的可能性亦大;保留长波长越多,作用更偏真皮层,引起色素沉着可能性更小,但对色素治疗效果相应变小,可能更适合血管及皮肤年轻化治疗。577nm左右是血管吸收比较好的波长,但是考虑对波长的吸收率问题,在临床上往往使用560nm滤光片,效果表现更佳。IPL主要是针对直径偏细的血管,故加热时间不需要很长[14]。对于深肤色患者,IPL的脉宽相对偏宽,可以在安全范围内尽量设置小一点,有利于治疗强度提高。治疗终点:参数设置合理,往往只要扫描一遍即可完成治疗。如术后判断局部反应有限,可酌情加强治疗一遍。


另有一类发射光谱为500~600nm的窄谱IPL,由于其发射光谱较好覆盖血红蛋白在530nm左右的吸收峰,因此对血管性皮损的作用较传统IPL强大[15]。但黑素在这段光谱范围也具有强吸收,因此肤色较深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此类患者易发生表皮损伤而导致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通常应用参数为脉宽10~12ms,能量密度8~15J/cm2(常用10~12J/cm2)。治疗时可根据情况选择冷却档(50%、75%或100%)。治疗终点:血管性皮损变淡、暂时消退或呈浅灰色。治疗后肿胀反应较传统强脉冲光明显[16]。

六、痤疮和玫瑰痤疮

1.痤疮适应证:①炎性痤疮皮损消退后的红色印痕、色素沉着斑,疗效显著;②以丘疹、脓疱为主的中度痤疮。痤疮治疗需完整序贯的治疗方案,不首选单用IPL治疗,可配合药物治疗。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光源联合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acid,ALA)进行光动力治疗[17-19]。根据患者炎性皮损特点、肤色、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整。选用560nm/590nm/640nm滤光片,双脉冲或三脉冲,脉宽3.0~4.5ms,脉冲延迟时间20~40ms,能量密度15~18J/cm2。单次治疗不重叠,以皮损轻度发红为治疗终点,4~6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3~4周。部分治疗仪配有420nm滤光片。


2.玫瑰痤疮适应证:①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疗效确切,需多次治疗,可有反复[20];②丘疹脓疱型,可能出现反应性症状加重,治疗需谨慎。治疗前参数选择同痤疮。根据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程度、肤色、耐受程度进行参数调整,能量偏低,以皮肤微热、轻度潮红为治疗终点。

七、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光敏性皮肤及患有与光敏相关疾病;治疗区域皮损为癌前期病变或恶性肿瘤;治疗部位有感染;治疗区域开放性伤口;治疗期望值过高的患者。


2.相对禁忌证:口服维A酸类药物者慎用;近2周内有日光暴晒史,术后不能做到防晒者;妊娠或哺乳期;瘢痕体质者;免疫力低下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者。


参与讨论与制订本共识专家(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陈俊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纪明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蒋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承新(解放军总医院)、李恒进(解放军总医院)、李珊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远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栗玉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彤(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刘红梅(北京黄寺美容外科医院)、刘华绪(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卢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栾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罗东辉(苏州薇琳医疗美容医院)、钱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宋为民(杭州颜术时尚医疗美容诊所)、宋智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玉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宝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宏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玮蓁(武汉市第一医院)、项蕾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叶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尹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杨慧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杨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曾维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赵小忠(北京小忠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赵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郑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仲少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展超(南京展超丽格诊所)

执笔者    项蕾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