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孙朝晖主题演讲: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2019年08月05日 113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01

定义及机制

急性共同性内斜的定义:发病突然的内斜视,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内斜视。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生。


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内容呢?因为现在在临床上这样的发病越来越高。原来有病人来到门诊的时候,他说他有复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麻痹性斜视,但是现在呢?尤其是近几年智能手机的发展,如果病人主诉有复视,我第一个想到就是会不会是急性共同性内斜。


背景

就临床印象来讲,ACE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个也是有文献支持的。2016年的时候韩国的一个教授做了一项研究。Lee等对通过对12例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


1、患有近视或轻度远视,具有良好矫正视力和双眼单视的青少年患者近距离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对ACE的发展造成影响。


2、避免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减轻这些病人的斜视度。如果不行的话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机制

确切的机制并不明确。一般认为融合功能失调有关,融合功能破坏、隐斜、近视等身体因素甚至精神因素可能在其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若本身存在内隐斜,自身的外融合功能正常的话,双眼视正位的;若外融合功能不足,则会导致内斜视。


2017年国内有个文章报道,30例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病人,他发现内直肌的位置比较小,他认为内直肌的位置异常也是发病原因之一,不管怎么说,它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和大多数的内斜一样。


不同类型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机制还是不同的。它的发病与双眼视密切相关。它的双眼视的发育是基本正常的。另外还要排除其他斜视的原因,例如高AC/A,远视等。



双眼视功能的发育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双眼视功能发育的情况。


2月龄:出现空间分辨力


3月龄:出现双眼视网膜对应和平面融合


4月~6月龄:立体视开始发育,至6月龄发育至1分视锐度立体视


6月~2岁:调节发育关键期,此时集合处于敏感阶段,如果运动融合失调,容易引起内斜视


5~6岁:双眼视基本发育成熟,此后出现的斜视一般有复视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有些3-4岁的小孩,他也能告诉我们他有复视。

02

临床分型

根据病因及表现、特点,临床上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分为3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I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Ⅱ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Ⅲ型。


这个分型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从现在来看,它也基本上能涵盖发病的情况。


急性共同性内斜 I型

又称为Swan型。

1、病因:一眼遮盖后,或一眼外伤、或其他眼病导致视力下降而致双眼视力不平衡后,所引起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


2、通常为有内隐斜的病人,由于有融合机能而不表现出斜视。一旦融合机能被破坏。原来的内隐斜不能被控制而出现显斜。 

我们看看这个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个弱视,遮盖以后就出现了斜视。我想这种情况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虽然发病率比较低,所以在遮盖的时候我们也会跟患者说有可能有斜视的出现,但是会非常的少。所以在美国的临床指南中他们不是全天遮盖的,是每天遮盖几个小时。遮盖病人有40个棱镜度,我们就暂时给她戴压贴三棱镜,戴在好眼睛上面。正好对她的弱视有治疗作用,这时候也能保持她的双眼单视,不让它破坏双眼单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Ⅱ型

又称为Burian-Franceschetti型。

1、病因:无症状的内斜,可能是小度数的内斜,融合功能比较差,由于外界的诱因诱发了斜视。


2、身心受应激可能是引发斜视的诱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3、急性发生的大角度共同性内斜视,并伴有复视、轻度远视,但矫正远视对斜视度没有影响,神经科检查正常。


4、开始可能为间歇性内斜视,很快变为恒定性,通常有小度数远视,但无调节因素存在,AC/A正常。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Ⅲ型


1、Bielschowsky型


2、仅见于成人。


3、病因:近视。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性辐辏过度导致眼的集合与分开不平衡。外融合力不能克服内直肌张力而引起内斜。

 

临床上这类型就诊最常见。现在也有儿童发病,可能现在的小孩读书比原来紧张多了,近距离的用眼也比原来强度高多了。另外我们发现没有近视的人也有发病,并不是说一定要有近视。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病例。这是我们科室的一个医生。


03

临床特征与诊断

1、有遮盖,近视史,长期近距离用眼史或无明显诱因。


2、起病初期有数月的不稳定期,出现间歇性内斜视与水平复视,复视的程度也是不稳定的,一般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3、看远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大于看近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部分病人看近没有斜视与复视。


4、同距离各方向注视斜视角度与复视相同,眼球运动正常。


5、眼位矫正时大都有双眼视功能,随发病时间逐渐变差。


6、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7、往往最先出现的是远距离复视


主要鉴别诊断

(一)调节性内斜视

儿童的急性共内,需与调节性内斜视鉴别。这个鉴别主要是验光,看他是不是远视,然后给他足矫,看看有没有好转。调节性内斜多有明显的远视屈光度,配足矫眼镜后斜视消失,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内斜度。


(二)伴神经系统异常:

1、脑肿瘤:多为儿童,小脑、脑干、鞍区及胼胝体的肿瘤都可发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2、脑积水:可引起共同性或非共同性斜视,斜视度数与颅内压相关。


3、Chiari I型畸形:小脑下部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先天畸形,早期时共同性内斜可能是唯一体征。


4、重症肌无力:多表现为非共同性,但儿童有例外。


5、癫痫:有文献报道癫痫引起共同性内斜视,使用药物控制癫痫后,斜视可消失。


6、毒品诱发

 

很多颅内的问题都可以表现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而且这些病人早期的唯一的表现就是急性共同性内斜。不表现为麻痹性斜视,并且长期表现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对于这一类的病人,尤其是儿童病人,我们要进行眼科的会诊。这重症肌无力一类的疾病大多数是非共同性的,但是在儿童的情况下会有例外。

 

有些文献将这类疾病归类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这些疾病手术后双眼视恢复不好,注意有些颅内病变或麻痹性斜视可以较长时间表现为AACE。


(三)辐辏痉挛

两眼可因辐辏过强而突然呈过度集合状态,且固定于一点,故有明显的内斜视,呈间歇性发病。另外,看远时两眼不能分开,出现同侧复视;看近时不能辐辏,出现交叉复视,外展融合力正常,伴有瞳孔缩小和远视力减退。

 

其他如外展麻痹、分开麻痹:均有外展受限,眼球运动检查即可鉴别。

其他相关检查

1、双眼 ET20°


2、双眼球外展受限


3、未发现眼部器质性病变


4、头颅和眼眶MRI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5、检查:

(1)双眼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弱,瞳孔缩小

(2)单眼眼球运动:正常

(3)双眼眼轴长:21.5mm


6、散瞳验光(1% 阿托品)OD:+1.50DS=1.0 OS:+1.25DS=1.0

 

诊断,近反射痉挛

 

治疗

因为小孩子散瞳之后就不好看书了,所以我们就给她一个双光镜(OU+1.25DS,ADD:+2.50DS),1%阿托品眼膏每晚一次,定期复诊。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点阿托品,瞳孔散大。下图是她治疗以后的状况。这个病人小孩子其实我觉得与她的心理因素也有相关,因为在暑假期间,她不用药都是好的。但是一上学以后,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白天上课的时候,早上起来就发病,然后到学校过一会就好了,周末就正常没有发病。所以这个病人我最后建议她去心理门诊咨询一下。


04

治疗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由于发病相对晚,双眼视功能破坏轻,处理及时,眼位矫正后往往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好。


1、去除诱发因素。如果是遮盖就去除遮盖,视力差就想办法提高视力,有白内障就去除白内障。


2、保守治疗。


3、肉毒素注射治疗。


4、手术治疗。

小结

1、诊断:急性发生的共同性内斜,伴复视,无眼球运动障碍,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鉴别诊断:调节性内斜、伴神经系统异常的急性共同性斜视、辐辏痉挛、外展麻痹等。


3、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和斜视量可选择配戴棱镜治疗、肉毒素内直肌注射与手术治疗。


4、预后:一般较好,多数患者可恢复双眼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病人你要让他不要长时间的看手机,看近的东西。


5、小于40△首选肉毒素治疗。


6、手术前检查融合情况。如果手术之后融合不好,负像消除不了,会导致病人不满意。


7、手术量相对大。如果手术量偏小的话,复发率会非常高的。手术量大的话,他的手术效果会比较好,它的复发率比一般内斜的复发率要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