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武汉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20周年纪念大会

2018年07月30日 821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立心立命继绝学

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暨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邀请函

亲爱的同道和朋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胡茂荣
       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及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GCAP)成立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首站武汉站暨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将于2016年3 月18-20日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心理治疗的伦理与科学研究。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办,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承办,糖心理协办。本次 活动,将荟萃中德班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和家庭治疗等各个流派的行内高手,中德班的创始人-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的首任主席Margarete Haas-Wiesegart马佳丽女士将不远万里前来出席,中德精神分析项目德方负责人Alf Gerlach阿尔夫.盖拉赫和德国法国专家Kurt Fritzsche、Monique Lauret教授也将带来精彩的演讲和讲座;还有杨华渝、肖泽萍、钱铭怡、赵旭东、刘铁榜、杨蕴萍、张海音、施琪嘉、曾奇峰、童俊、贾晓明、仇剑蓥、李晓 驷、张天布、李小龙、熊卫、徐勇、秦伟、李孟潮、陈珏、江光荣、雷五明、陈向一、李子勋、刘丹、孟馥、陈一心、方新、张宁、桑志芹、马向真、王建平、刘天 君等国内心理学大咖;还有王浩威领衔的来自台湾的张达人、李维伦、王丽斐、周励志、赖杞丰老师!这将是2016开年中国心理学的一个盛大聚会!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心理治疗学术交流,始于1988年。那时我国百废待兴,心理治疗领域更是一片荒芜,完全与外部世界隔绝,从业人员没有基本的现代心理治疗 知识与技能,无数患者寻医无门。其后的几年,以德国治疗师为教员的间断的、碎片式的培训,分别在昆明、青岛和杭州举行,这像是乍现的一粒星光撕开了暗夜的 天空。很久之后,当年的参训者还清楚地记得内心深处被突然照亮了一点点的刻骨感受。
       但那毕竟只是星光。1997年,由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在德国注册的非盈利机构,首任主席马佳丽女士)主办、多个中国大学协办的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 培训项目启动。这一开始就是大手笔:众多的德方教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有的还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包括人本主义、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多个 学派集训同时进行,既展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又消弭了学派之间的隔阂,为之后20年中国行业内无学派纷争预埋了基石;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专业背景横跨精神 医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已经取得相当不凡的成就,这使得阶段性项目结束之后,现代心理治疗理念能够在各行各业辐射得 深广强劲;相对于之前的一些项目,这个培训的时间算得上非常“漫长”:一次集训8天,一届共6次集训,时间跨度是3年。
       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加上中国人的灵活大气,成就了两国之间也许是时间最长、受益人数最多的文化和医学交流项目。
第一届培训之后,各个学派开始在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设计的专业框架里,独立做培训。近20年来,已经训练了数千名治疗师。与此同时该项目在多个领域推动了 中国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比如在卫生系统、心理治疗师专业职称系列的制定;危机干预方面,精神卫生法的制定以及教育领域、专业领域行业协会的发展、注册系 统等等。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有一点了解,那你一定知道这个培训项目,或者你身边就有这个项目的学员,或者你本人就是这个项目的学员。当年被星星照亮过的人, 如今变成了星星;一颗星星微不足道,这个项目培训出来的全体治疗师如果都像星星一样闪耀,夜空也会变得亮一些了----而且,事实上也确实亮一些了。
       这个心理治疗培训项目,有一个简称叫“中德班”。简称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但也会带来一些坏处。越简单的称谓,越具有符号的抽象力,可以被投射它本来不具有 的意义。“中德班”三个字,可能已经被投射了。具体地说,参加了中德班的人,在潜意识甚至意识层面,或许会赋予其某种神秘的“高贵感”,以自己是其中一员 感到自豪,并不自觉地排斥不在其中的人。还有,以为有中德班的出身,不再追求专业上的进步,此时中德班的经历不仅没成全一个治疗师,反而使他越来越自我封 闭。
没有参加过中德班的人,会某种程度地认同参加过的人的投射。导致的后果是:他们觉得自己被排斥和贬低,然后要么远离,要么攻击。如果这个趋势任由其发展,中国的心理治疗界就可能出现中德班对垒其他所有从业人员的糟糕状态。我们都不希望出现这一幕。
      在收回我们对“中德班”的不好的投射、还原其单一的方便功能之后,就可以清爽地说这第三字了。中德班的背后,也有很多万文鹏先生所说的“故事”:它是中国 现代心理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近颠覆性地改变了处理心理疾病的理念和实践,指引了很多从业者的专业方向,让无数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受益;而且,通过 便捷的媒体,以书籍和音像形式呈现的关于人性的知识,正在向更深的社会层面渗透,这对修复我们在文化和历史层面的创伤,具有暂时还无法估量的意义。
往事不是往事。往事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是未来在当下的回忆。中德班快20岁了,我们要做点什么庆祝它的生日。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决定,从2016年至2017年,在中国几个选定的城市,连续举办庆祝性的学术活动。我们将在这些活动中展示中德班鲜活的历史,请各个 学派的专家做学术报告,让思想相撞、同行相聚,使中国心理学界的天空更加明亮。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邀请你来,不论你是谁。我们邀请你现在就成为我们中的一 员,以便20年后,我们有中德班同学之间的那种血肉相连的曾经。

会议具体日程

会前工作坊


 时间  工作坊主题   主讲人  会场  3月17日
 14:30-17:30   精神分析个案概念化  张海音  武汉忠(中)德心理医院


  会中工作坊


日期 时间   主题  主讲人 3月18日

  8:30-9:00开幕式   心灵交融:东西方文明交流之桥——纪念中德班20周年  肖泽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中德班上海项目介绍  仇剑蓥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德班中方负责人)  9:00-12:00大会演讲   Humnan dignity shall be inviolable 心理治疗中的尊严  Margarete Haas-Wiesegart
马佳丽(中德班德方创始人)   中国心理治疗之路:回望与期待  杨华渝教授(中德班中方奠基人)  Ethics in psychotherapy. Enduring ambivalence and uncertainty心理治疗中的伦理:忍受矛盾与不确定  Alf Gerlach(中德班德方负责人)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新媒介使用的伦理议题  钱铭怡教授(北京大学)  精神分析历史中的伦理问题——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例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  家庭治疗的实证研究  赵旭东教授(中德班中方创始人,同济大学)  研究与实务合一的现象学取向心理治疗研究  李维伦教授(国立东华大学咨商与临床心理系)

   13:30-17:30大会演讲  家庭治疗的伦理  陈向一教授(深圳南山医院,中德一期)  心理治疗的副作用  张宁教授(南京脑科医院,中德一期)  精神分析中的伦理  杨蕴萍教授(北京安定医院,中德一期)   多种心理疗法的方法论分析  雷五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忧郁症团体的病人改变历程与疗效之研究探讨  张达人(台湾天主教仁慈医疗财团法人仁慈医院院长)  动力性成长团体过程与结果的质性研究  熊卫教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精神分析的文化研究  贾晓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德一期)  应对急速变迁的社会:运用系统治疗的理念和技术  刘丹教授(清华大学,中德家庭班教员)  动力性心理治疗实证研究最新进展  仇剑蓥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德班中方负责人)  创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施琪嘉教授(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现任中方主席,中德一期)  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一些伦理议题  周励志(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前主任醫師)  认知行为治疗的科学与艺术  王建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德认知班教员)  受伤研究者:一种精神分析研究方法简介  李孟潮(中德二期)

   18:30-21:30工作坊  动力学案例督导  曾奇峰(中德一期)  Ethics in 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的伦理  Alf Gerlach教授(中德班德方负责人)  青春期分离个体化  贾晓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德一期)  Psychosomat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syndroms and somatoform disorders对功能性综合症和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心身治疗  Kurt Fritzsche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  心智化  周励志(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前主任醫師)  中年后的追求:荣格“自性化”观念的临床应用  王浩威(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  系统治疗的难点:系统思维训练技术  刘丹教授(清华大学中德家庭班教员)  从伦理疗愈到存在催眠治疗:奠基于华人本土现象的心理治疗模式建构  李维伦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运用团体当下之互动关系增进人际与自我认知  张达人(台湾天主教仁慈医疗财团法人仁慈医院院长)  3

19

 

 9:00-12:00
工作坊
 两个团体比较——格式塔与冲击团体  施琪嘉教授(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现任中方院长,中德一期)  Questions on ethic in 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Monique Lauret精神专科医师(巴黎第七大学)  心理治疗实务研究好好玩  王丽斐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在三种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王建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留学生的心理障碍:临床特点及家庭治疗  赵旭东教授(中德班中方创始人,同济大学)  动力性成长团体过程与结果的质性研究  熊卫教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动力学案例督导  仇剑蓥教授(上海心理咨询中心,中德班中方负责人)  情绪障碍心理剧工作坊  桑志芹教授(南京大学)  家庭中的性  徐汉明教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下

 13:30-17:30大会演讲  Medicine in China - current trends in clinic and researchPsychosomatic中国的心身医学—当前在临床和研究的趋势  Kurt Fritzsche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  what progress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the death instinct死****的相关概念及发展  Monique Lauret精神专科医师(巴黎第七大学)  中国心理咨询师不能干什么  刘铁榜教授(深圳康宁医院)  中国人的心理疾病观  江光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施受虐”的存在主义思考  童俊教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同性恋现象的精神动力学思考  李晓驷教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心理治疗实务研究好好玩  王丽斐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移空技术研究进展  刘天君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  动力性成长团体过程与结果的质性研究  熊卫教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心理治疗可以从佛学中借鉴什么?  张天布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德一期)  孤独谱系障碍的家庭干预  陈一心教授(南京脑科医院)  物质主义对心理治疗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马向真教授(东南大学)  心身医学中的个体、家庭和人际动力  陈珏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德心身项目中方负责人)  大学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桑志芹教授(南京大学)  3

20

   9:00-12:00工作坊  对过往心理治疗理念的颠覆—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工作坊  方新教授(北京大学,中德行为班催眠班教员)  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  秦伟教授(上海大学)  体验性家庭治疗  赖杞丰(台湾心理学会国际组副秘书长)  心理治疗从佛学中能借鉴些什么  张天布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德一期)  梦的语言  李晓驷教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德一期)  动力学案例督导  李小龙(武汉市心理医院,中德一期)  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治疗之间只有战争和复仇吗  徐勇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家庭治疗中人际互动模式的识别与干预  孟馥教授(上海东方医院,中德家庭班教员)  家庭治疗中伦理的悖论与窘境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中德一期)



http://www.hbamh.cn/view.asp?id=2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