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晨起头晕、午饭后犯困须立即睡觉,警惕高黏稠血症

2018年02月26日 130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很多人在抽血化验时,医生会说血液太稠了。血液黏稠又称高黏稠血症,简单来说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变慢。

其直接危害是引起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甚至导致冠心病、脑梗死、肾衰等疾病。

血黏稠度增高有早期预警信号吗?

当然有!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四种信号,说明体内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引起高黏稠血症的原因,可以及早预防、改善以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

血液黏稠4个预警信号

1.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没有力气。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变得清醒起来。到了晚饭过后,反而精神状态最好,也很兴奋,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

2.午饭后犯困,须立即睡觉

正常人吃过午饭后都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饭后马上就犯困,有的甚至睁不开眼,需要立即睡一会儿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这是午饭后血液循环加速,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3.蹲时气短,肥胖者居多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以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甚至无法蹲着干活,因为一蹲下就会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这是因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充分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4.视力突然模糊,一下看不清东西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经常会出现短暂性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这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引起高黏稠血症的原因

1.细胞浓度过高

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2.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3.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4.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5.血脂异常

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怎样防治高黏稠血症

1.多饮水

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

2.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

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

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

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

3.合理的饮食搭配

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4.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

5.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6.坚持锻炼身体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7.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绞股蓝、川芎、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8.禁烟

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导致不良结局。

9.定期体检

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