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2023年11月30日 409人阅读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最常见的化疗相关性血液学毒性之一,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通常较实体肿瘤更加严重,更加强调及时性及危机值的处理。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可增加出血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另外可导致化疗剂量强度降低、时间推迟,甚至治疗终止,从而影响抗肿瘤效果,对患者的长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CIT诊断标准: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100×109/L

发病前有确切应用某种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且停药后症状改善;

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未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非化疗药物;

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 ;

患者伴或不伴出血倾向;

再次使用该化疗药物后血小板减少症再现。


分级:

 

危险因素 

 

①患者自身因素:

体力状态差、重度营养不良、合并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既往有出血病史、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等;

②肿瘤因素:

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骨髓浸润、肿瘤相关性脾功能亢进、肿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副肿瘤综合征等;

③治疗相关因素:

化疗(联合化疗、化疗周期数多)、分子靶向治疗、合并放疗等。导致CIT的常见化疗药物包括含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方案。

 

治疗方法 

停用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或放疗;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提升血小板数;推迟下一周期化疗,减少化疗周期数,降低化疗剂量,或者改变化疗方案。

白血病的治疗策略强调足量、足疗程的联合化疗方案。因此,提升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风险是首选方式,方法包括输注血小板、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应用如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如罗米司亭和艾曲波帕、咖啡酸片等。

治疗流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