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淋巴瘤样丘疹病

2017年11月29日 1306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1、全身症状:全身 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 痒和乏力等。


2、局部症状:LyP患者多为成年人,发病多见于40一60岁, 儿童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伴坏死、溃 疡,可自发性愈合。皮损可成群出现,不同时期的皮 损可共存,躯干和四肢最常见,偶尔可累及肢端、头 面部和肛门生殖器,也有发生于口腔黏膜LyP的报 道。LyP呈慢性经过,病程短者持续数月,反复发 作者可持续十余年。


儿童患者可出现进展迅速的 坏死结节,伴典型的丘疹性损害。有学者提出,局限 性LyP的概念,局限性LyP占所有LyP的13%~ 22%,平均发病年龄28岁,组织学和经典LyP无差 异,但皮损局限于某一解剖区域隅]。瘙痒和瘢痕形成 是LyP最常见的症状,瘢痕常为萎缩性或呈痘疮样 改变。 

 

病因

1.病毒感染:目前认为是引起淋巴瘤的重要原因,实验证明,非洲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患者eb病毒抗体明显增高,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电镜下可找到病毒颗粒。据观察认为病毒可能引起淋巴组织发生变化,使患者易感或因免疫功能暂时低下引起肿瘤。


2.理化因素:某些物理、化学损伤是淋巴瘤诱发因素。据有关资料统计,广岛原子弹受害幸存者中,淋巴瘤发病率较高。另外,某些化学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皮质激素等长期应用,均可导致淋巴网状组织增生,最终出现淋巴瘤。 


3.免疫缺陷:实验证明,淋巴瘤患者尤其是霍奇金病患者都有严重的免疫缺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干燥综合征伴发淋巴瘤机率明显升高;免疫缺陷患者,如wiskott -aldrich综合征及艾滋病( adis)患者淋巴瘤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另外,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家族中,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升高。


4.染色体异常:淋巴瘤患者可见到t (8;14)易位,使前癌基因c - myc活化,引起肿瘤的恶性增殖;某些淋巴瘤呈t(14; 18)(q32; q21)易位,形成bcl - 2/lgh融合基因,而使bcl—2过度表述,肿瘤细胞凋亡减少,寿命延长。

 

检查

1、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有无淋巴瘤家族史;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 痒和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无红斑丘疹,伴坏死、溃 疡、瘢痕等。


2、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组织病理上,LyP呈现出谱系表现,以前根据浸 润模式、CD30阳性细胞数量的多少将LyP分为A、 B、c 3种组织学亚型,近来根据不同的组织学特点, 又增加了数种亚型。


A型:最常见,病变呈楔形,表皮常增生,部分可 呈假上皮瘤样或角化棘皮瘤样增生r10。。真皮内大而 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散在或成簇存在,混有大量炎症 细胞。异形淋巴细胞CD30强阳性,通常表达CD4, 不表达CD8,全T细胞抗原不同程度的缺失。


B型:较少见,小到中等大小的非典型淋巴细胞 在真皮浅层带状浸润,部分细胞亲表皮,这些细胞有 脑回状细胞核,组织学类似于蕈样肉芽肿,CD30少 数细胞阳性或阴性m:,CD3、CD4常阳性,CD8阴性


C型:大而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在真皮内成簇或 成片分布,炎症背景细胞较少,组织学类似免疫表型 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部分肿瘤也可以表达 EMA,但不表达ALK。 


D型:大量中等大小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在表 皮内呈派杰样浸润,缺乏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 胞,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伴显著的血管病 变。这些细胞表达CD30、CD8和细胞毒分子,CD4 阴性,CD5常缺失。


E型:小到中等大的淋巴细胞侵犯真皮血管及 皮下脂肪血管,呈血管中心性和破坏性浸润,部分有 血管内血栓及血管炎样改变,类似亲血管的淋巴瘤。 淋巴细胞CD30、CD8阳性,通常表达CD3、CD5 r16], 但不表达CD56,EB病毒原位杂交也是阴性。 


F型:中等到大的非典型CD30阳性T淋巴细 胞亲毛囊浸润,而毛囊上皮增生、毛囊囊状扩张、毛 囊完全破坏和毛囊黏蛋白沉积少见


具有6p25.3重排的LyP:好发于老年人,皮损 局限,皮肤外器官不受累。6p25.3存在DUSP22一 IRF4的染色体重排。组织学具有双向模式,大量非 典型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亲表皮浸润,真皮深 部可见致密的、大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肿瘤结节。 CD30在表皮内淋巴细胞呈弱阳性,而在真皮呈强 阳性。肿瘤细胞常不表达CD4和CD8,但表达CD3 和TCR


诊断

1、主要根据淋巴瘤样丘疹病病史;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 痒和乏力等全身症状、红斑丘疹伴坏死、溃 疡、瘢痕等。


2、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A型:最常见,病变呈楔形,表皮常增生,部分可 呈假上皮瘤样或角化棘皮瘤样增生r10。。真皮内大而 非典型的淋巴细胞散在或成簇存在,混有大量炎症 细胞。异形淋巴细胞CD30强阳性,通常表达CD4, 不表达CD8,全T细胞抗原不同程度的缺失。 B型:较少见,小到中等大小的非典型淋巴细胞 在真皮浅层带状浸润,部分细胞亲表皮,这些细胞有 脑回状细胞核,组织学类似于蕈样肉芽肿,CD30少 数细胞阳性或阴性m:,CD3、CD4常阳性,CD8阴性 C型:大而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在真皮内成簇或 成片分布,炎症背景细胞较少,组织学类似免疫表型 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部分肿瘤也可以表达 EMA,但不表达ALK。 D型:大量中等大小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在表 皮内呈派杰样浸润,缺乏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 胞,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伴显著的血管病 变。这些细胞表达CD30、CD8和细胞毒分子,CD4 阴性,CD5常缺失。 E型:小到中等大的淋巴细胞侵犯真皮血管及 皮下脂肪血管,呈血管中心性和破坏性浸润,部分有 血管内血栓及血管炎样改变,类似亲血管的淋巴瘤。 淋巴细胞CD30、CD8阳性,通常表达CD3、CD5 r16], 但不表达CD56,EB病毒原位杂交也是阴性。 F型:中等到大的非典型CD30阳性T淋巴细 胞亲毛囊浸润,而毛囊上皮增生、毛囊囊状扩张、毛 囊完全破坏和毛囊黏蛋白沉积少见

 

治疗


LyP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均不能改 变疾病的自然病程,也无法减少LyP相关恶性肿瘤 的风险,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权衡治疗的短 期内受益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1、 观望疗法:对于少量非瘢痕性皮损,通常给予 观望疗法。当LyP病程中皮损变大时,可观察4~ 6周看皮损是否可以自行消退。如果无消退,应给予 相应处理


2 、甲氨蝶呤(MTX):虽然MTX不能诱导永久缓 解,也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但可以快速诱导顽 固皮损的缓解,有减轻复发的倾向。临床常用小剂 量MTX,每次≤25 mg,间隔1~4周[251。MTX治疗 需警惕有无相关禁忌证,如严重的肝肾疾病、骨髓抑 制、妊娠等,患者长期口服MTX应定期监测肝转氨 酶、白蛋白和血常规。 


3、光疗:MTX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者,应考虑光 疗。一项有19例患者的回归性研究表明,接受补骨 脂素光化学疗法后,5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 但是停止治疗后短期内病情复发。要注意不合理 的紫外线光暴露会增加皮肤肿瘤的风险。 


4、糖皮质激素:单独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 其他治疗方案能够加速皮损的愈合,但并不能阻止 新发皮损,口服糖皮质激素通常对LyP治疗无效


5、其他:受体选择性维A酸类药物(贝沙罗汀)、 广谱抗病毒剂(ot干扰素)、抗CD30单克性抗体 (SGN一30)疗效同MTX相似。


预后

LyP的5年生存率达100%,10年生存率92%。 年龄、种族、皮损病变范围、原发皮损类型、对初始治 疗的反应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无关。TCR基因重 排阳性、混合类型的LyP可能进展为恶性淋巴瘤


预防

在生活中,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以减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避免病毒感染、适当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容易导致形成肿瘤的诱发因素,包括放射线,包括辐射,包括有机化合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