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婴幼儿易患缺铁性贫血

2020年09月22日 80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由于缺乏造血原料铁以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医疗普查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城市约有一半的儿童患缺铁性贫血。20世纪90年代,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这种贫血病已明显减少,但仍然是危害小儿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婴幼儿之所以最易患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比成人多,却常常供应不足或丢失过多。其具体原因有很多:喂养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在婴儿期,由于人奶、牛奶的含铁量都很少,如果单纯吃奶或奶加米羹而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就很容易缺铁。小孩越胖,生长发育越快,就越容易缺铁。在幼儿期,如果孩子存在偏食、挑食或食物配搭不当,如:很少吃肉或偏爱吃肥肉,喜欢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以及经常饮茶、喝咖啡、大量喝可乐、吃巧克力这些妨碍铁在胃肠道吸收的东西,也容易缺铁而引起贫血。此外,发热、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疾病影响了铁的摄入和吸收,或一些失血性疾病如:流鼻血、痔疮出血或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等都可引起贫血。
  患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早期病情较轻,往往不易发现。贫血加重后,孩子可出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爱活动、容易感染等症状,并出现爱吃土块、石头、纸屑等“异嗜癖”,甚至影响精神和智力发育,出现性情烦躁、发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缺乏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上医院。

摘自《1-2宝宝养育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