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膀胱炎

2020年03月15日 95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膀胱炎与尿道炎统称为下尿路感染,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急性膀胱炎(acute cystitis)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急性炎症性疾病,为泌尿系常见病。其特点为发病急,伴严重膀胱刺激征而全身反应轻微。正常膀胱具有尿液抗菌、黏膜抗菌、尿液机械冲洗以及膀胱颈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阻菌等防御措施,进入膀胱的细菌能否繁殖,取决于膀胱黏膜的防御能力、病菌数量和毒性以及下尿路排出的通畅性。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常为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变形杆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链球菌属为主)少见,可为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以上行感染为主。少有下行感染,血行、淋巴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直接蔓延极少见。
一.急性膀胱炎
1.急性膀胱炎的诊断
除根据病史及体征外,需做中段尿液检查,尿液中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为及时治疗,先将尿涂片行革兰染色检查,初步明确细菌的性质,同时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以后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男病人还应注意有无前列腺炎或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女性应注意有无阴道炎、尿道炎、膀胱脱垂或憩室,检查有无处女膜及尿道口畸形,尿道旁腺感染积脓等。
2.鉴别诊断
(1)急性肾盂肾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但常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有腰痛及肾区叩压痛。
(2)滴虫性膀胱炎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病人常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多有分泌物,且分泌物检查可找到滴虫。
(3)急性前列腺炎 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且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伴压痛。
(4)间质性膀胱炎 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并有耻骨上疼痛。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与压痛尤其明显,膀胱充盈时加剧。尿常规检查多数正常,极少脓细胞。
(5)腺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和血尿,B超检查可显示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或膀胱壁增厚等非特异性征象,膀胱镜检查和黏膜活组织检查可有助于鉴别。
(6)输尿管下段结石 输尿管结石降至膀胱壁间段时也可产生膀胱刺激症状。如同时合并感染,则不易与膀胱炎鉴别。通过KUB平片及IVU可以显示结石的部位并判断有无合并梗阻。
3.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或耻骨上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性药物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黄酮哌酯盐(泌尿灵)、颠茄、阿托品,可解除膀胱痉挛。
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药敏结果之前,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经治疗后,病情一般可迅速好转,尿中脓细胞消失,细胞培养转阴。应尽量采用短程的3天疗法,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或增加副作用,但要加强预防复发的措施。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细菌耐药和有感染诱因,要及时调整更合适的抗菌药物,延长应用时间以期达到彻底治愈。
绝经期后妇女经常会发生尿路感染,并易重新感染。雌激素的缺乏引起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和致病菌的繁殖增加是感染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替代疗法以维持正常的阴道内环境,增加乳酸杆菌并清除致病菌,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二.慢性膀胱炎
1.慢性膀胱炎的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是,必须考虑反复发作和持续存在的原因,否则难以彻底治疗。男性应作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有无病变,并作阴囊、阴茎、尿道口扪诊,排除生殖道炎症、尿道炎和结石。女性应了解尿道口、处女膜有无畸形,有无宫颈炎、阴道炎或前庭腺炎等。注意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鉴别诊断
(1)结核性膀胱炎 凡原因未明的慢性膀胱炎症状长期存在并逐渐加重,都应排除泌尿系结核菌素(tuberculin,TB)可能。一般血、脓尿明显,可行尿沉渣或查抗酸杆菌,并行IVU检查明确肾结核病变。
(2)间质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 有尿路刺激征,前者膀胱充盈时有剧痛,但尿液清。尿常规检查脓细胞少,尿培养urine bacterial culture(-)。膀胱镜活检可确诊。
(3)女性尿道综合征 有尿路刺激征,无发热、腰痛,尿常规无异常,尿沉渣涂片uropsammus counting(-),尿培养urine bacterial culture(-),膀胱镜检cystoscopy(-)。
(4)此外尚有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放射性膀胱炎等、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予以鉴别。
3.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 注意休息,多饮水,并保证每天尿量>2000ml。加强营养,禁食刺激性食物。
(2)找出病原,去除病因,保持排尿通畅,控制原发感染灶。
(3)抗菌药物 一般口服药物10~14天,尿常规阴性后再予1/2量服用1~2周,再次培养阴性后停药。对于反复发作的中青年女患者,可于性交前后服用抗菌药物。
三.间质性膀胱炎
又称Hunner’s溃疡,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常发生于中年妇女,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表现为痛性膀胱疾病,症状多持续1年以上。病变累及膀胱全层,黏膜肿胀、充血并可发生裂隙或溃疡,溃疡常位于膀胱前壁和顶部。病期多在3~5年,典型表现为疾病开始快速发展,以后很快稳定下来,既使没有进行治疗,也无明显恶化的表现。
1.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
必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膀胱镜和病理学3方面结合进行。1987年美国制定了间质性膀胱炎诊断的临床标准:
(1)白天12h排尿次数多于5次;
(2)夜尿多于2次;
(3)症状持续1年以上;
(4)尿动力学未发现逼尿肌的不稳定性;
(5)膀胱容量小于400ml;
(6)尿急;
(7)Hunner’s溃疡;
合并下述标准至少有两条:
(1)膀胱充盈时疼痛、排尿后减轻;
(2)耻骨上、盆腔、尿道、阴道、或会阴疼痛;
(3)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保持膀胱在80cmH2O下1min可见膀胱黏膜淤血点;
(4)对膀胱镜的耐受力下降。
(5)另外结合病理学诊断以除外与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
2.治疗
对间质性膀胱炎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通过治疗有的可使症状减轻,有的也可能无效。
(1)药物治疗
1)免疫抑制药:氢化可的松每天100mg或泼尼松每天10~20mg;硫唑嘌呤100mg/d。
2)抗组胺药:曲吡那敏50mg,4次/d。
3)肝素:可中和嗜酸性阳离子蛋白,5000U/次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两天后改每12小时1次,用药后12h症状减轻。亦可用长效肝素2万U静脉滴注,藉以阻断组胺的作用。
4)硫酸戊聚糖钠:150mg,2次/d,4~8周1疗程,可补充膀胱黏膜缺失的氨基葡聚糖。
5)其他:维生素E 100mg口服,3次/d,4周为1疗程;抗结缔组织药,氯喹250mg口服,3次/d;雌激素、阿米替林、抗胆碱药、解痉镇痛药、钙通道阻滞药等。
(2)膀胱灌注药物
1)硝酸银:30ml,浓度由1∶5000逐渐增至1∶100,配合应用0.5%~1%丁卡因,保留4 min后放出,可取得较好效果。
2)50%二甲亚砜(二甲基亚砜)50ml注入膀胱,每周2次,每次保留15min,配合皮质激素效果更好。
3)在麻醉状态下膀胱内灌入新配制的0.4%氧氮苯磺酸钠,在10cmH2O(0.98 kPa)压力下用1000 ml溶液反复充分扩张膀胱,可获较好疗效,对有输尿管反流者忌用。
4)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对膀胱容量>80ml者应用,可激活及调节膀胱的免疫反应。
5)经膀胱镜将氢化可的松或肝素注射在溃疡周围,可扩大膀胱容量、缓解症状。
(3)膀胱扩张疗法 在麻醉下逐步扩张。一种是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压力5.89~7.85kPa,至水不能注入时,维持2~3min。另一种是插入气囊导尿管,不断向囊内注水,维持压力在平均动脉压水平,维持3h,此法效果优于前者。
(4)局部电灼或电切 膀胱黏膜的局部病灶经电灼或电切后,可缓解症状。
(5)手术治疗 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无膀胱挛缩患者行膀胱松解术,效果满意。如有膀胱严重纤维化,容量很小,可行盲肠或回肠扩大膀胱,可取得较好效果。对有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病变累及三角区及后尿道者应行尿流改道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