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推荐一个治疗小儿积滞验方

2020年04月11日 81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积滞是小儿长期消化不良导致的常见病之一,中医推荐用以下验方治疗有效果。现推荐点评如下。
中医推荐验方:厚朴200克、茯苓100克、建曲100克、谷芽100克、麦芽100克、槟榔100克、广木香50克、鸡内金60克。上药分别炒香,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日3次冲服。1岁以内,每次2克;1~3岁,每次3克;1~7岁,每次5克;7岁以上,每次6~10克。
甘肃省名中医、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痧、痘、惊、疳被认为是儿科“四大要证”,一度曾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历代儿科医家的重视,解放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与普及,痧、痘、惊、疳证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营养摄入,喂养调摄不当而导致的小儿疳积证则有上升的趋势。小儿疳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证表现或轻或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医认为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消瘦、赢弱、纳呆、口渴、烦躁为主。其病因多种,最终却不外乎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日久而成。好发于幼弱小儿,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者。中医认为多由于禀赋较弱,哺乳不当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郁热内蕴,外感六淫或病后失调等导致。
中医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原则。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本方用厚朴、茯苓益气健脾;建曲、谷芽、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槟榔、广木香行气消积导滞。对于小儿积滞,症见纳呆,口渴喜饮,口臭,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头顶汗多,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苔厚腻等者效果较好。临床若兼风寒加苏叶、姜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