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糖尿病百问百答——监测篇

2017年10月25日 125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什么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2.空腹血糖在糖尿病检测中反映什么?

空腹血糖表示患者在没有饮食负荷状态下的基础血糖水平。它可以间接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它可以反映患者前一天晚上用药能否有效控制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的血糖,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空腹血糖受其他因素干扰小,重复性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为了解胰岛的基础功能(即病情轻重)以及头天晚上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监测空腹血糖。

3.什么是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吃下去开始,过两小时测得的血糖值。

4.餐后2小时血糖在糖尿病检测中反映什么?

餐后2小时血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胰岛B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可以反映进食及降糖药的使用是否合适,更能有效地预示糖耐量递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因为许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这是由于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尚可,而进餐所刺激的胰岛素大剂量分泌减低所致。

5.正常人空腹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各是多少?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应<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时可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6.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曾有过空腹血糖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7.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餐后血糖?

戒掉甜食,控制主食;减少米面比例,多吃杂粮蔬菜;食物粗加工;进食顺序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改变烹调方法,少油多醋。除了控制饮食外,糖尿病患者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以达到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

8.检测睡前血糖有何意义?

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睡前血糖情况,判断胰岛素用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加餐,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9.什么是黎明现象?糖友如何应对?

黎明现象是指患者夜间未发生过低血糖,其血糖在每天黎明后(凌晨3点~8点)逐渐升高的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有关。为了对抗血液中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增多,需要机体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因而无法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造成空腹血糖升高。

有“黎明现象”的糖友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最好是注射前加食,如100ml牛奶或20克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10.什么是苏木杰反应?糖友如何应对?

苏木杰反应是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过量后诱发低血糖,机体自身的负反馈调节,促使体内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均显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后会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增加。

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有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对于有“苏木杰反应”的糖友来说,应减少作用于晚餐前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增加睡前加餐。睡前加餐是晚餐的分餐,可以防止前半夜的低血糖发生。




1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12.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何意义?

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可以指导对血糖的调整

13.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14.低血糖时身体会有何反应?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15.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迟发性餐后低血糖;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某些药物;其它原因(如不适当的食物摄取、饮酒及运动过量等)

16.什么是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体内血糖在高峰与低谷之间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人体为适应环境在体内精密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正常人群血糖通常为3.9~7.8mmol/L。血糖一般在餐后10min左右开始上升,1h左右达峰值,2~3h内恢复到餐前水平。全天血糖最高点多见于早餐后1h;凌晨2:00~3:00胃肠道已没有碳水化合物而且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所以血糖达到低谷。黎明期间因升糖激素的分泌,肝糖输出又形成一个小的高峰。1d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频率为每日5次。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

17.血糖波动过大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有哪些?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过大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因此使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18.除了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应关注那些指标的检测?

“综合治疗,全面达标,适合而止,过犹不及”。其中提到的“全面达标”,就是提醒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指标,其它相关指标也应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其它指标包括体重、血压、血脂及血黏度等 


19.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参考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要根据评估疗效的需要增加检测次数。在进行调脂药物治疗时,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首要目标。

1.有明确的心血管病,LDL-C的控制目标是<1.8毫摩尔/升;

2.无心血管疾病,但年龄超过40岁并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LDL-C的控制目标是<2.6毫摩尔/升;

3.对低风险患者(如无明确心血管疾病且年龄在40岁以下),如果患者LDL-C>2.6毫摩尔/升或具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应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20.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单纯性高血压患者,一般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40/90mmHg以内。但是,为了充分降低并发症风险,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更严格的血压管理,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内,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必要时要选用降压药物治疗。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少数高龄患者,血压如果过低反而容易引起更多不良事件,最好不要低于130/70mmH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