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立冬~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2023年11月09日 3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立冬至
今年的11月8日,就是冬季第一个也是全年第十九个节气,正如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指出此时节万物趋于休止,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养精蓄锐,为明年春季勃发“蓄能积势”。
防治阴寒伤阳
一过“立冬”,世间万物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寒邪极易伤及人体,一旦风寒束表、寒邪犯肺则出现流感、新冠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冬季常发疾患,请随时注意添加衣物,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如素体虚弱、络脉空虚,此时一旦寒凝血脉,冷空气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脑卒中、心绞痛、心梗、胃肠痉挛等疾患也逐渐抬头,防寒保暖、平肝潜阳、控制血压、适当降脂活血、防治心肌缺氧成为重中之重,同时适时进补外,还要增加睡眠时间,以利封藏而养阳气。
睡前按摩足浴
立冬后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经常泡脚足浴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还有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能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对应冬季是补肾的好时机,按摩也是养肾的有效方法。常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

温补清补为宜

根据“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立冬至”的节气特点,各地传统习俗应运而生:
“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立冬南京人开始吃生葱,以防治冬季湿寒。

“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在京津地区流行吃水饺,冬季耳朵不受冻。

“立冬食蔗齿不痛”,在福建、潮汕,民间素有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保护牙齿,有滋补的功效。

在山东滕州地区,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立冬时节,我们还是不提倡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建议细水长流的清补脾胃,为即将到来的数九严寒、体质下降作防治准备,虽然南方城市众多人群多食用鸡鸭鱼肉作为立冬滋补,但如您心肝之气血平和,还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食用牛羊肉、狗肉,由于这些都是温补肾阳之品,同时食用冬瓜、丝瓜、莲藕、菜心、菌菇等新鲜蔬菜还有清热、去火、疏肝理气的功效。
  膏方前辨体质
  立冬后,对于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来说,也到了进补膏方的好时节。切记吃膏方补身体之前,最好请专业中医综合辨证,先看你的身体是否“虚”,是否需要进补,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的措施,必要时先使用“开路方”。
  临床上,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补的药物也各不相同。比如气虚体质者神疲倦怠、动则气喘,可选以人参、黄芪、白术等为主的膏方;血虚体质者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可选以阿胶、当归、白芍等为主的膏方;阴虚体质者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可选以生地、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为主的膏方;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尿频遗尿,可选以鹿角胶、杜仲等为主的膏方。如虚实夹杂、病情复杂的情况,更要分清主次、急缓分步骤进行防治、调理和进补。
  早睡晚起养精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冬季睡眠应该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冬季白天短,白昼为阳,夜晚长,夜晚为阴,正是因为冬季要养阴,所以晚上睡眠时间要比夏季更长,晚上早点睡觉,早上睡会懒觉,等太阳初升后再起床。如果违反了阳气的活动规律,身体容易受邪气的困扰而衰弱。
  恬淡宁静解郁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老年人可以跳舞、下棋、看书、欣赏音乐、运动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这一节气,建议冷水洗脸、热水泡脚,积极调理、提高免疫力,有意冬令进补的患者可在立冬之时积极服用开路中医饮片,为膏方作铺垫,愿您安然、健康地度过这个严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