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风湿闰月说 | 中医所说的“发物”,与类风湿的那些事儿

2024年05月20日 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常伴有关节外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此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认为“风”、“寒”、“湿”、“热”四邪是引发疾病的关键因素,强调外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经典《素问·痹论》中,首次提出了风寒湿邪致病的理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邪善行数变,导致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僵硬疼痛;湿邪粘滞,阻碍气血,关节肿胀不消。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观察又进行了补充,认为“热”邪亦可致痹。
现代医学研究则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免疫系统的失调是核心。在这一背景下,黄闰月医生指出,中医所指的“发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
“发物”,顾名思义,是指一些特定食物,它们可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状态,特别是对于体质敏感或已患疾病的人来说。这类食物通常具有刺激性、高蛋白、易致过敏等特点,如海鲜、羊肉、辛辣食物等。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又说:“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值得注意的是,“发物”并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其界定多基于传统经验与个体差异,因此,哪些食物算作“发物”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可能存在差异。
图片
“发物”为何会诱发或加重疾病?
从现代医学的视角来看,“发物”之所以会诱发或加重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属于“发物”的食品多含异体蛋白,对于大多数健康个体而言,消化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些外来蛋白质,将其分解成氨基酸后被身体吸收利用。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有特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来说,这些异体蛋白却可能成为过敏原或引起异常的免疫反应。如鱼、虾、蟹等海鲜含有天然的组织胺,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引起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除了异体蛋白,一些“发物”还含有较高的天然激素或具有刺激性的物质,这些成分能够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诱发或加剧疾病状态。
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宿疾复发;食用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可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加重外伤创口炎症等。
图片
因此,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在饮食上应特别留意避免食用那些可能加重机体免疫系统紊乱的食物,以及中医理论中认为的发风、积冷、助湿、助热的发物。
有学者统计了南京地区256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病患者,统计结果表明:
比值在20%以上的强发物有马面鱼、文蛤、毛蜡、淡菜、千贝、鳌虾、猪头肉、猪大肠;
比值在15%以上的较强发物有乌贼、海虾米、海蟹、海参、河蚌、螺蜿、鹅;
比值在10%以上一般发物是带鱼、黄鱼、海蚕、河蟹、河虾;
比值在10%以下的有发物倾向则是鲤鱼、老母鸡、小公鸡、雪里蒸、秋茄子、香瓜、辣椒、大蒜。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受地域气候及饮食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