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服药有讲究

2023年08月21日 2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疗效温和、副作用较小等。不过服药的方法也有一些讲究,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因此,服药时间一般可分为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和睡前服。空腹服:因清晨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攻下积滞药如大黄、芒硝,驱虫药如槟榔、使君子等均宜空腹服用。

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进入小肠吸收,所以补益类中药,如人参、鹿茸等宜饭前服用。而一些制酸止痛类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中药也宜饭前服用,可中和胃酸,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饭后服:因饭后胃中食物较多,可减少食物对胃的刺激性,所以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如保济丸、藿香正气丸等。

睡前服: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润肠药如郁李仁、蜂蜜等应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胃肠积滞;涩精止遗药如桑螵蛸、金樱子等宜睡前服用,以便治疗梦遗、滑精等证。
服药温度一般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温服:是在药不热不冷的时候服用,以防过冷、过热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为一般服药方法。

热服:即在煎好后,药液还较热的时候服用(以患者适应为度)。用辛温解表药治疗外寒症时,热服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内寒症时,热服可助祛除沉寒痼疾。

冷服:即药液放凉后服用,适用于热症或临床上出现的真热假寒症,用苦寒清热药治疗内热症,寒服可助清解热邪。凉血、止血药也可用此法。

服药次数1剂分2次服,可保持药物浓度均衡、持久、稳定,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

病情较轻的慢性病,可隔日1剂。

服用药性较剧烈的药物,采用一次顿服的方法,以免损伤正气。

咽喉、食管等部位的疾病,采用频服之法,每日数次徐徐含咽,使药物慢慢通过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用。

服药禁忌
服药禁忌指服用中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也就是通常说的忌口。如:

①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刺激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应注意。

②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③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④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盐。

⑤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

⑥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⑦禁忌乱服、滥用药物,否则会搅乱机体的平衡状态,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加重机体肝、肾等脏器负担,导致功能不良。

空腹服:因清晨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攻下积滞药如大黄、芒硝,驱虫药如槟榔、使君子等均宜空腹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