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一个青年中医之路

2018年07月17日 82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7-01-04 中医书味

2015年初,一次随意上网浏览,看见网名叫“黎小裕”写的一篇有关跟黄煌老师学经方的博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很有特色,非常接地气。我马上想到可以向他约约稿,就写他跟黄老师学经方的经历,应该是个不错的选题。于是就通过微博与黎小裕取得了联系,知道85后的他大学毕业就上了临床,曾先后师从多位名医,平时喜欢看书、思考、写东西,现在珠海,除医院上班出诊外,还兼着广中医教学点的讲师,给学子授课,应该说小有所成。我谈了我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小裕完全认同,但他也坦承因为跟黄师的时间不是很长,恐怕难以成书。没过多久,小裕给我发来了一部书稿《阅读中医》,副标题是“客家中医传承与经方临证师承”。这是他的博文集,分了“客家中医”“中医传承”和“经方临证师承”三部分,内容有百余篇之多,粗看一下,在赞叹他的聪明、勤勉,欣赏他朴实、活泼文风的同时,觉得总体比较杂乱,没有什么特色。我把此稿转发给好友--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顾勤教授看看,她也有同感。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当我再从头仔细、认真地阅读,发现整个文稿大致包含了五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他跟黄煌、刘志龙、欧阳卫权等经方家、名老中医侍诊、抄方的札记、收获;二是他自己临证实践的经验、积累;三是他广收博采民间验方、诊疗经验的经历、感受,尤其是探究客家中医药的收获;四是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五是诊余的思考、探索。而这些不正是一个现代中医成长、成才极其重要的环节或过程吗?这也不正是眼下很多青年中医所迷茫、缺失的东西吗?思路一下子被打开,逐渐清晰起来。循着这个思路,我把整个文稿根据内容重新梳理、编排,分成了五个板块,即:经方传承、民间博采、临床历练、读书滋养和思考求索,一个立体、鲜活的青年中医形象立马凸显,书名也随之自然而然地蹦了出来——《一个青年中医之路——从经方庙堂到民间江湖》。黎小裕和顾教授看了这个新的框架结构,都非常认同。社选题会上也得到了一致好评。

我颇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小小得意,这才是一名编辑,尤其是策划编辑的真正价值所在。

最后,尊重小裕的意见,把全书框架调整成了现在的四大板块:师承与经方、临证与博采、读书与思考和客家与中医。因为,小裕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对客家中医药情有独钟,用力最多,故将这部分内容单列了一个板块。从而更加突出了黎小裕个人的特色。

此书出版后,获得了2016年度珠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据小裕老家《寻乌县志》记载寻乌客家民居一般“依山傍水,山上水边有果树、竹、木,村庄客家建筑最明显的结构为方形围屋和圆形围屋”。故封面选取了的墨竹和围屋的造型图案,青竹还象征着年轻活力,而简约的围屋线条,则暗涵一个客家人的中医人生轨迹。

黄煌老师专门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文,对他的这位弟子赞赏有加,并“希望有兴趣的青年中医们读一下,像作者那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从这些博文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新潮、活泼、生动,富于时代气息。


虽然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历经半个多世纪,但师带徒、随师侍诊抄方仍然是中医独特而有效、无法替代的学习传承方式。黎小裕之所以临床上能够很快上手,独当一面,与他多方拜师学习不无关系。

“问君能否识藠头?”我不仅不识,连“藠头”这个词也是第一次见,不会念。民间确实有太多的智慧、宝藏,值得深挖广收,汲取营养,这也是黎小裕的最可贵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