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你也许不知道,肥胖也是一种病!

2018年08月03日 76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多数人仅从美学观点累关心自己的体重,而没有意识到肥胖其实是一种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与很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脏病、冠心病及某些肿瘤等密切相关。肥胖者的死亡率比同龄体重正常的人高20-50%。因此,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更好的享受健康。本文旨在告诉你如何预防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并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改善生活质量。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科涂远茂

大家来认识一下肥胖

肥胖症(obesity)指的是人体进食的热量多于消耗的热量,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即体脂的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走出误区,认识肥胖

体重是否超重关键在于体重指数高不高。体重过重未必代表肥胖。肥胖指的是体内脂肪组织堆积过多.也就是体内脂肪超出正常量。运动员肌肉比例较高,即使体重较正常为重,不宜视之为肥胖。反之,部分体重正常的人,如果其脂肪的比例不正常也能构成肥胖。体重指数的计算方式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的平方,体质指数在18.524.9为正常体重,25 28为超重,大于或等于28为肥胖。

适量的脂肪对人体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因为脂肪可以保护脆弱的脏器,可以使其同定、不乱动,因此脂肪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体重过轻亦不符合健康,将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等。

肥胖的类型

苹果型——又被成为“内脏脂肪型肥胖”,有所谓的“啤酒肚”,特别是腹部周围堆积有脂肪的体型。腰围与臀围的比例,如果男性为1,女性为08以上,即为苹果型肥胖。其大量脂肪酸直接释放入血.与各种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关系更为密切。

梨型——又被称为“皮下脂肪型肥胖”,其肥胖是由于腹部、腰、大腿、臀部的皮下脂肪的蓄积造成的。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年轻女性易出现此体型。大致的标准是腰围与臀围的比例为0.7以下。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苹果型为低。

■肥胖小贴士:

隐藏性肥胖一项大规模的健康检查报告分析指出,十九岁以上接受体检的女性,每三个就有一个是隐藏性肥胖,她们体重也许正常,但体脂肪比率偏高,主要是缺乏运动,过了四十五岁后,更因为更年期的因素,隐藏性肥胖终于变成超重。体脂率是肥胖定义的新标准,三十岁以上的成年女性超过百分之三十,三十岁以下的女性超过百分之二十七,体内的脂肪比率太高,就算看起来不胖,也是属于隐藏性肥胖。


你离肥胖有多远

肥胖。胖在体内脂肪过多。肥胖天天讲,究竟胖不胖?诊断肥胖有其一定的标准,也有其统一的测量方法。对照以下的公式,每个人可以简单评判自已胖不胖.离肥胖还有多远。

肥胖的标准

1.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20%~30%为轻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30%~50%为中度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50%为重度肥胖。

该法操作简单,评估方便,但不能区别肌肉发达与脂肪增多,所以医生一般不用它来诊断肥胖。

2.体重指数法  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2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

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

BMI 18.523.9之间为正常

BMI 24.027.9之间为超重

BMI大于等于28为肥胖

3.腰围指标推荐:男性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否则相应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度随之升高。

4.腰臀比腰围/臀围:女性大于0.8;男性大于0.9,即处于非健康状态,其中,BMI及腰围为国际通用诊断及评估肥胖的标准,对肥胖并发症的危险度评价意义较大。

测量方法:

1.身高测量:使用身高计,脱鞋、立正姿势背靠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挺直,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骶骨部及肩胛间与身高计的立柱接触,头部正直,双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

2.体重测量:使用体重秤,尽量减少着装,轻缓上秤,自然站于体重秤中央,站稳后读数。

3.腰围测量:使用软尺,双脚分开25750px,体重均匀分布于双脚。测定者坐于患者一旁,用皮尺紧贴身体,但不压迫软组织。

4. 臀围测量:沿12肋下缘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水平测定周径,即为腰围环绕骨盆最突出点测定周径,即为臀围。

★举例说明:

如一成年女性,按上述方法测量:身高3950px,体重70.0Kg,腰围2100px,臀围2500px

则计算如下:BMI = 70 ÷ (1.58×1.58) = 28.04

腰围 = 2100px

腰:臀 = 84.0 ÷ l00.0 = 0.84

参照以上标准,可见该女性,BMI已属于肥胖之列。而腰围也明显超标。肥胖的警灯已经亮起,若再不关注此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等便会悄然走近。

儿童、青少年肥胖

存在生长与发育问题,儿童与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判定较为困难。两个阶段脂肪堆积特别快,57岁及青春期早期,BMI值是随年龄变化的。

专家推荐,BMI1019岁的青少年中,具体标准如下:

 

年龄

(岁)

超重

肥胖

7

17.4

17.2

19.2

18.9

8

18.1

18.1

20.3

19.9

9

18.9

19.0

21.4

21.0

10

19.6

20.0

22.5

22.1

11

20.3

21.1

23.6

23.3

12

21.0

21.9

24.7

24.5

13

21.9

22.6

25.7

25.6

14

22.6

23.0

26.4

26.3

15

23.1

23.4

26.9

26.9

16

23.5

23.7

27.4

27.4

17

23.8

23.8

27.8

27.7

18

24.0

24.0

28.0

28.0

 

10岁以下的儿童BMI大于18为合适的肥胖界值点。

细细阅读以下内容,对照自身,你是否已经“胖出病了”?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温床

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的危险因子。

▲难兄难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多,肥胖者中糖尿病患者多,两者就像难兄难弟形影不离。据统计,糖尿病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7%;超重20%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为2%;超重50%者,糖尿病发生率高达10%。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起病前有肥胖史的占70%~80%。

    肥胖者为何易发生糖尿病呢?因为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满足肥胖者代谢的需要,需分泌比正常高5~10倍的胰岛素。而过量的胰岛素又促进了脂肪的合成,身体肥胖日趋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引起胰岛细胞疲劳,于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无法对糖进行正常的利用与转化,血糖逐渐升高。目前糖尿病虽有不少药物可改善病症,但尚无根治的办法。

因此,肥胖者平时更应注意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若已经出现了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更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悄然走近的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增多,胆同醇及甘油三酯指标多高于正常值,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体型过胖,心脏的负担加重,氧消耗量,心搏量,循环血量增加,致收缩期血压升高;同时,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及水钠潴留,间接加重高血压及心脏负担。肥胖者易发生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其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5倍。高血压和血管硬化引起的脑梗塞或脑溢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即使尚未达到肥胖标准,体重增加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无论男女,25岁以后的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呈独立的正相关性。事实上,超重,当仅超过平均体重的10%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便开始上升。研究显示,体重每增加1kg,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可增加3.1%。

伴有的高血压肥胖患者在限制热量及盐的摄入,体重减轻的同时.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每日减少0.8千卡的热量摄入,一周后可有一半的人,血压恢复正常。控制饮食的同时,辅以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胰岛素、血糖及甘油三酯的水平,血压也明显下降。

▲肝脏也会胖:脂肪肝

    肥胖病人,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及高胰岛素血症,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速率大大超过了其转运能力,从而肝脏细胞脂肪变性而肿大.也就是所谓的“脂肪肝”。检查可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随着进一步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肝硬化”便不期而至。

    肥胖病人还易发生胆结石、胆囊炎。其原因在于血中胆同醇含量较高.相应的胆汁巾胆同醇的含量也高,因而易生成胆固醇结晶。结石存在于胆囊及胆管内,胆汁的流通受到阻碍。一旦细菌感染,便会发生胆囊炎。

除此之外,肥胖者可能有食欲亢进,善饥多食,便秘腹胀,有时腹泻与便秘相交替的消化道症状。

▲不堪负重的关节

  肥胖患者过重的体重如同身负一个沉重的包袱。这种超出人体生理结构的负荷,使得腰部、下肢组织及关节负担过重,易引起腰椎前弯,椎间盘突出、腰肌损伤、腰痛、下肢关节损伤,坐骨神经痛,骨老化、骨质疏松及退行性关节炎等。另外,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硬化,造成缺血性骨营养障碍。若再合并有糖尿病,更易患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质疏松。临床观察数据表明,退行性关节炎及腰痛、背痛、腿痛患者中,肥胖患者占50%以上。

肿瘤事出有因

    肿瘤的发生也是有它的前兆的。肥胖者患癌的机会比正常体重人群要高得多,尤其是结肠癌、乳腺癌等。

    原因在于,腹壁与肠系膜脂肪的沉积,肠蠕动减弱,便秘发生率高。而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问过久,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毒素,机体吸收后会导致头晕、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肥胖的女性体内脂肪堆积刺激内分泌系统,使雌激素与催产素含量增加,对那些对这两种激素敏感的妇女而言.是种致癌物质,易引起乳腺癌与子宫癌。

▲打鼾其实是一种病

肥胖者咽壁粘膜下有大量脂肪堆积、舌体肥厚、舌根上抬、易使舌后垂,致使咽腔通道变窄,影响呼吸气流、产生涡流振动而发出鼾音,严重者会发生睡眠通气功能受限,呼吸暂停。临床可观察到响亮而不规则的鼾声,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症状,常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如高血压、卒中、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

极度的肥胖还会引起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其原因是脂肪堆积,胸廓运动受限,呼吸肌无力,心脏负荷过重,出现肺泡通气不足,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表现为咳嗽、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紫绀、头痛、烦躁不安等症,严重的发展为通气功能衰竭及肺心病,有些儿童还有智力低下。

▲女性更怕胖

“女性更怕胖”,不仅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女性更应该追求苗条.而是指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疾病。肥胖破坏了体内的激素的平衡,雌激素贮存过多,则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严重者有卵巢机能不全,排卵障碍,导致不孕症。而怀孕时.肥胖者较正常孕妇相比,更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胎位异常、过期妊娠、流产、难产、胎儿出生前后死亡。同时引产、剖腹产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少女过度肥胖则危害更大,会出现内外生殖器发育不全,乳房发育不全及第二性征不出现。

▲小胖墩就好吗?

小儿肥胖被称小胖墩,显得特别讨喜。但肥胖儿躯体内,膈肌抬高,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工作,肺活量减少,心脏供血负担加重,不能从事较强的体能活动,影响儿童日常的体育锻炼。对儿童心理也是一种打击。儿童8岁后仍为肥胖者,80%以上可发展为永久性肥胖。青少年肥胖50%伴发代谢综合征,并随肥胖向成年期延伸,逐步发展并加重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当发展到成人阶段更易早期诱发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肥胖出现越早,时间越长,肥胖程度越高,危险因素严重程度就越大。并且儿童肥胖主要指的是脂肪细胞个数增加,成人肥胖则为脂肪细胞体积增大。针对减少脂肪细胞个数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手段,故减肥更为困难。

▲其他

乏力:也就是精神不振,严重的可出现嗜睡或昏睡,甚至在睡眠中死亡。主要原因是肥胖者在能量消耗中易产生乳酸,故感觉疲劳。还可能与睡眠中反复发生的缺氧有关。

怕热:肥胖者皮下脂肪厚,水分少,流过的血液少,则不易传热,体内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故肥胖者暑天或高温作业时一定要适当补充水分,注意降温措施,以防中暑。

炎症:肥胖者易出汗,在腋窝及腹股沟等处不易散发,长期汗水的浸渍、刺激,久之易发生皮疹及皮炎。而皮下脂肪较厚,骑车时磨擦加大,可使皮肤受损,更易被污渍刺激。若合并糖尿病,任何破溃的伤口均不易愈合,也较易发生尿路或阴道感染。▲心理性格:

儿童期及青少年期的肥胖者,会因形体笨拙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或是易在恋爱及求职就业中遭受打击,而形成巨大的心理负担,造成性格怪癖,神经功能紊乱。也有人为了在短期内减轻体重.而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表现为规律性自发的呕吐,生理性拒绝进食,出现不能控制的消瘦,表情抑郁或激动,严重者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肥胖相关性肾病

当你检查尿中有蛋白时,你是否非常紧张,肾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你是否想过它竟然只是由于你太胖的原因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肥胖相关的肾脏病吧。

早在1974年,人们就发现严重肥胖病人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此后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均证实了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即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related glomemlopathy0RG)

肥胖会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化及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均能导致肾脏的损伤。胰岛素抵抗、高瘦素血症、高脂血症,对肾脏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此外,肥胖的肾脏被脂肪紧紧包裹,部分渗透肾窦,构成了对肾脏的机械压力。以上种种在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均起了重要作用。肥胖相关性。肾病通常起病隐匿,无明显年龄发病特征,各级肥胖患者均可发生。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病情进展渐出现以中分子为主的显性蛋白尿。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肾病性蛋白尿或非肾病性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合并有少量镜下血尿。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衰。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一般无明显浮肿和低蛋白血症,多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和网织红细胞的增高。

肥胖患者出现蛋白尿,伴或不伴有镜下血尿、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肥大和(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时,需高度考虑肥胖相关性肾病。需与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等相鉴别,特别是糖尿病。肾病。血糖、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有助于二者鉴别。

★肾活检的必要性:

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是肾脏病临床最为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不仅为绝大多数肾实质性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还是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价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手段。

大多数肾脏病的最终确诊必须依赖肾活检的病理依据,肥胖相关性肾病也不例外。虽然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为肥胖相关性肾病,但是如果不行肾活检,就无法最终明确患者的病理表现、是否合并有其它肾脏病、肾脏损害的程度以及患者肾脏病可能的发展发向,甚至正确评估患者的预后。

以前认为肥胖相关性肾病预后相对良好,一般很少进展至慢性肾衰,但是也有报道一些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5年的肾存活率为77 %,10 年仅51 %,预后并不乐观。目前缺乏对肥胖相关性肾病的远期预后的观察报道,因而对此不能给予肯定的答案。因此,肾活检对于明确病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治疗应该把握的基本点:

★减轻体重

肥胖患者机体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其根本是相对能量摄入量与能量消耗间平衡失调的结果。根据人体能量消耗的特点,单纯限制饮食中热量的摄入,可以达到防止体重进一步增加的作用,但只有同时辅以运动,才能达到减轻体重的目前。

★纠正胰岛素抵抗

大黄酸制剂,大黄酸具有逆转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作用。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可作为重要辅助治疗药物。

降糖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类药物,可帮助控制食欲,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脂药物,调节脂代谢,也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纠正肾脏局部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1减肥、减肥、再减肥!随体重的降低,良好的生活方式,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会明显减少,同时合并有的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也会有所好转。因此,控制体重是治疗的关键。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纠正。肾脏局部存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临床观察表明,肥胖相关性肾脏病早期明确诊断后,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临床可获得完全缓解。但是不同的药物均有其一定适应人群和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