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医脾肾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018年08月19日 1060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人身之有本,如同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人之有生,全赖于气,肾为生气之根,脾为生气之源。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其主要体现在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

  一、生理上脾肾互济,则形充体健

  1、“肾为先天本”,是指肾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本源。肾主藏精,其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中精气支配、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成熟以及人体的生理功能。

  2、“脾为后天之本”是指人以谷气为本,即“安谷则安,绝谷则亡”。人一出生,人体的脏腑机能活动与生长发育都需要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而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人自出生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主要来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皆为“仓廪之官”。饮食物经胃的腐熟磨化后,精微物质由脾吸收,上输于肺并布散全身,滋养五脏六腑,充养四肢百骸。

  3、肾藏精,是生命之本源;脾主运化,化气生血,是气血之源。先后两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先天济后天,后天助先天。

  4、肾的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而脾胃转化水谷精微,则必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先后两天健旺充盛,方能维护人体正常的机体生命活动。

  二、病理上脾肾失调,相互影响

  1、脾气虚弱,可致阴火上乘:脾胃阳气衰弱,元气不足,清气下陷于肾,使下焦离位相火得以上乘,阴火内燔,而出现“热中”之证。

  2、肾阳衰微,可致脾阳不振:肾主一身之阳,脾阳根于肾阳,肾关不固,则脾不升清,可致脾肾阳虚之泄泻及水肿等证。

  3、脾与肾,后天与先天,须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致脾阳不振;若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可使肾阳亦虚,终致脾肾两虚。

  总之,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人始生靠先天,人既生靠后天;肾精因脾的运化得以滋养,而脾之运化又赖肾阳以温煦。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均密切相关,先天与后天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