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如何判断骨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2019年10月17日 93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骨肿瘤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长在骨头上的肿瘤,一般可以分为良性的和恶性的骨肿瘤。很多患者发现骨肿瘤后,第一件事就很担心是恶性的骨肿瘤,因为恶性的骨肿瘤可能是要命的。所以人们很关心一个问题:如何判断骨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对于这个问题,教科书式的回答就是一张学术表格,这张学术表格的内容主要包括:肿瘤生长是否快?骨破坏是否严重或存在?是否具有软组织肿块?细胞分裂表现如何?是否有远处转移?。。。但是对于一个患者而言,这些学术性的语言很难把握,也很难理解。本文做一个科普性的临床解答。

 

首先骨肿瘤是复杂的,在影像学(如CT、MRI、X片、骨扫描、PET-CT等检查)上诊断骨肿瘤的具体病理学或疾病诊断是具有一定概率特征,就是并不是所有的骨肿瘤临床医生都可以根据影像学做出正确诊断的。除了一些特定的比较特征性的比如纤维结构不良、骨囊肿、典型骨肉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软骨瘤等,实际上临床上更多的是不典型的表现骨肿瘤。大多数临床医生就是根据经验给出一个大致的诊断方向,经验丰富程度给出的诊断的正确概率高一些,但是无法做到完全的影像学诊断。但是一般而言,判断骨肿瘤的良性还是恶性的影像学还是有一些迹象的,可以作为参考的。

 

一般而言,良性的骨肿瘤不太出现骨膜反应(但是也是有的),也几乎不会出现软组织肿块,在CT中几乎不会有对皮质或骨小梁的破坏表现。在良性骨肿瘤中,骨性成分边缘不仅是光滑,而且很少出现不同“坑坑洼洼”的表现,大多数在骨组织上出现局部的”被啃过“的表现的,基本上是属于局部至少有侵袭性表现,但这种表现良恶性有时候很难区分。在恶性肿瘤表现中,比较确定的是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明显的。

 

骨肿瘤由于存在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就是不同成分的组织不同,性质也可能不同),会导致影像学CT、MRI等诊断的偏差。比如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在骨巨细胞表现中略有一点成骨表现,结果临床影像学诊断的骨巨细胞瘤结果是一个骨肉瘤,而且甚至病理学由于取材位置原因,导致病理学也是误诊骨巨细胞瘤。所以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万完全依靠CT和MRI,必须要有病理学和丰富经验医生的判断结合,才可以避免一些误诊或错误的发生。

 

关于骨膜反应的特征,也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一般而言,恶性骨肿瘤的骨膜反应比较杂乱或者出现各种细节上的瘤样的成骨改变,而在良性的骨膜反应一般表秒光滑的程度很高,而且一般是弧度非常缓和的表现,比较规则。所以看到各种骨膜反应杂乱的,基本上是恶性表现。但是注意,在骨转移肿瘤中,一般是没有骨膜反应的。

 

对于骨肿瘤中各种成分不同,组织密度不同,MRI上看得到较多的水分样表现的,甚至局部有囊液样改变周围软组织或实质性改变的,都是要注意是否存在恶性或侵袭性肿瘤的可能的,不要盲目通过影像学进行所谓诊断。实际上这类骨肿瘤即使在取材上也是有要求的,必须取材的位点是多个典型的点。

 

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的判断仅具有一定比例的“猜测性质“诊断的概率正确性,虽然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可以概率高很多,但是显然无法做到完全的100%准确率,实际上临床医生能过做到70%的影像学诊断骨肿瘤的正确率,已经是神一样的正确诊断概率了。大多数的骨肿瘤专家会高估自己的诊断水平,缺少严格的论证过程和数据分析可能是一个原因。所以骨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必须要非常严格的流程来论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