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怎样选择生长激素-宁建英

2024年05月20日 1199人阅读

怎样选择生长激素

男孩,7岁,因“身材矮小”来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就诊。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公斤,身长50cm,生后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智力正常。无遗传代谢病史。父母体健,母亲身高158cm,父亲身高170cm。

体格检查:身高113cm(<P3),矮小;体重22公斤(P25),中等水平;体质指数BMI 17.22 kg/m2(P75-P85),中上水平;遗传身高:170.5cm(P25-P50),中等水平;身材匀称,面容

无特殊;心肺腹查体正常;骨骼系统及神经系统体检无异常;外生殖器为青春期前儿童状态。

辅助检查:精氨酸加左旋多巴联合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5.8ug/L(正常值>10u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150.18ng/ml(-1SD-Mean);骨龄5岁;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垂体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正常。

患儿身高小于第3百分位数,激发试验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IGF-1小于均值,骨龄较实际年龄小2岁,全身各系统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及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身材矮小症(生长激素部分缺乏)

无活动性肿瘤病史及家族性遗传代谢病史,无糖尿病史,排除生长激素禁忌症后建议使用生长激素促身高增长。

怎样选择生长激素?用多大量?用多长时间?这些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长激素共有3种剂型:短效粉针剂,短效水剂,长效水剂。短效需要每天皮下注射1次,长效只需一周皮下注射1次。从疗效和整体安全性来讲,这三种剂型没有太大差别。短效粉针剂是第一代产品,价格最实惠,需要家长用注射用水加入瓶壁溶解冻干粉后,用医用注射器给孩子注射,操作步骤相对较多,注射过程较为繁琐,对操作的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到位,可引起生长激素药物活性下降,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会产生抗体影响疗效。短效水剂使用注射笔配套笔芯,首次使用时设置好剂量,每次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完成注射,注射流程简化,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孩子自己就能操作,价格较粉剂高。长效水剂一周注射一次,适合小年龄段及不愿意打针的孩子,或者因旅游、军训等需外出,不方便每天注射的孩子。相比于短效每天一针,一年365针来说,长效1周1次,一年只需52次,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用药依从性,使疗效更显著,但价格较高。

每个孩子使用生长激素的剂量不尽相同,主要根据体重、年龄和疾病的种类。如: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年龄小、骨龄小,体重轻的孩子用量小,花费也少;而非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如:特发性矮小,小于胎龄儿,小胖威利综合症,特纳综合症等疾病,以及体重大、青春期、大骨龄的孩子,用量较大,相应的费用也较高。

一般治疗3-6个月后疗效开始显著,不同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一年大约长8-12公分不等。为改善成年身高,通常需连续使用生长激素疗程不短于1-2年。当已达到正常身高,或骨龄闭合,或使用生长激素每年身高增长小于2cm,可停药。

具体选择哪种生长激素,主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