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立冬——一年中最宜进补的时节,来了

2021年11月08日 83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黄帝内经立冬养生经】


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为立冬。立冬时节,北方会因刮风而出现降温,南方也会有阴雨天气,但气候整体仍属偏暖。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了人的阳气到了藏的季节,可气候温而不藏,会使得阳气受到损伤。在此期间可适当补气。


立冬是个大节气,标志着天地间生物的阳气到了藏的阶段,人的饮食、起居乃至行为方式,都应考虑“藏”的因素,这样才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饮食偏温补,以不上火为宜。在饮食调养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


此外,还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如羊肉等。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


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


冬季的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扰动阳气,应当早睡晚起,保证足够的睡眠。睡觉可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身体,迟起能养人体阴气。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


立冬后,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晨练,且不宜晚上锻炼;在有阳光的天气里,可外出或隔窗晒太阳,以吸收阳气。


【立冬节气的气候变化】


万物开始潜藏: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立冬这一节气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进入冬眠状态。


气温还不太低:虽然此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照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夏秋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节气的人体反应】


身体僵硬难舒展:立冬之后,气候逐渐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保护性也逐渐减弱,肌肉、肌腱、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都有所降低,同时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小,易使人身体发僵,不易舒展。


代谢减慢: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的发作。


【立冬节气的养生原则】


潜藏阳气:冬天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驱寒就温: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宜驱寒就温,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适气为原则,保暖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但也不可穿太厚。冬季进补仅适于阳虚或有寒邪、湿邪等人群,不适宜阴虚火旺及实热证人群。若出现大热、大渴、便秘、心烦等实热症状,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


立冬后补肾为先: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肾阴虚者,应选用海参、枸杞子、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也可服知柏地黄口服液。肾阳虚者,应多吃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也可用肾气丸。


肾阴阳两虚者,则应选用补肾益气胶囊为佳。


保持心态平和:在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


“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进补有方,宜养肾防感冒】


不可盲目进补:冬季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肉、羊肉、乌鸡、鲫鱼、豆浆、牛奶,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及豆制品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萝卜、青菜、豆腐等。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而长江以南地区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为主。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切不可盲目进补。


多吃养肾食物:立冬食补宜吃板栗、花生、黑木耳。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核桃、板栗、花生、黑木耳都是很好的养肾食物。此时饮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芝麻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水果,如梨、冬枣、柑橘等。


冬季饮食防感冒:立冬之日,气温骤降、多风,很容易感冒,平时可注意饮食调养以防流感的发生。民间一直流传一首防感冒的“神仙粥”歌,“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推荐立冬养生菜


山药羊肉汤:取羊肉500克,山药片150克,姜、葱、胡椒、料酒、盐各适量。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碎备用。山药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块一起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至熟烂即可。此汤具有补脾胃、益肺肾的功效。


芝麻白糖粥:取芝麻300克、白糖适量。将芝麻拣净,放入锅内用小火炒香后凉凉,捣碎,装入瓦罐内备用。食用时,每次2汤匙,放入碗中,再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服。此粥可补阴血、养肝肾、乌须发,适用于平时调补,以抗早衰。


【药补以补虚为主】


立冬常用的补益中药有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子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鳝鱼归参汤:取鳝鱼500克,当归、党参各15克,料酒、葱、生姜、蒜、鸡精、盐各适量。


将鳝鱼剖背脊后,去骨、内脏、头、尾,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将鳝鱼置锅内,放入药袋,再加入料酒、葱、生姜、蒜、盐,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先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煎熬1小时,捞出药袋不用,加入鸡精即可。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枸杞鸡肉汤:取鸡1/2只,枸杞子、生姜片各15克,怀山药30克,盐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锅中烫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鸡块放入沙锅中,加入怀山药、枸杞子、生姜片及适量水,用小火煮至肉烂汤香,调入盐,再煮一沸即可。此汤具有补肝益肾、温中益气的功效。


【养精潜阳看睡眠和运动】


保证睡眠:冬季起居调养强调“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


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 精力蓄积。


运动补阳:养生专家认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散步、打球、做操、慢跑、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按摩足部、腰部可强肾】


按摩疗法分两种: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


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另外,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并按揉脚心。


【立冬时易患感冒,姜糖苏叶饮疗效佳】


立冬季节,地表还存有一定热量,人体还不会感觉太冷,但冷空气已具有较强的势力,有时就会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寒潮天气是诱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体上呼吸道突然遇上干冷空气的刺激,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为感冒病毒入侵机体及繁衍提供合适的条件。另外,寒潮发生前后,气温突降,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一时难以适应,若不及时添加衣服,御寒保暖,就极易受凉,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给各种的感冒病毒以可乘之机。正如《内经·素问》中指出,“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变则至病”。


风寒感冒时可喝姜糖苏叶饮。取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紫苏叶洗去尘垢后一同装入茶杯内冲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5—10分钟,再加入红糖趁热饮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