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今日话题: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

2023年11月17日 3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日话题: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

在2023年的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上,我们分享了“神经介入通路建立基本技术和导管选择”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术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良好稳定的通路是治疗的基石。其中,同轴技术和交换技术功不可没,这为我们克服颅内外复杂蜿蜒的血管解剖,安全的进行颅内外病变的诊治提供了无限可能。

尽管神经介入材料的突飞猛进和神经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医生解决颅内外复杂病变的能力。

但是,在偏远的地区,甚至一线城市的一些基层医院,仍然时常面临设备落后(诸如,单臂DSA、单臂转动范围受限、没有3D、无法数据测量、没有路图、高压注射器损坏、放大倍数偏小等)、材料缺乏(诸如,都是临时省际转运、缺这少那、规格不全、导引导管要么偏硬、要么过长过短等)、助手不熟练等的困境和限制。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我们又时常不得不面临着解决复杂入路复杂病变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阐述在艰难条件下和陌生环境里,如何克服复杂迂曲的血管,成功建立神经介入通路,解决颅内外复杂的病变,我们也分享了在一些基层医院的实战病例,阐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同轴技术建立稳定通路的重要性。

在这些基层实战病例中,我们通过调试机器、解决路图和测量、解决没有3D、克服放大倍数小、图像不清晰、采用远桡入路规避三型弓、切割组装新的导引导管、微导管预装导引导管后再塑形等措施,逐一克服困境,最终建立稳定通路,成功解决了颅内外复杂的病变。

诸如,在CASE11中(2021年),患者三型弓、颈内动脉极度迂曲、身材矮小、高龄、宽颈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股动脉入路难于上青天,费时且充满变数。果断选择远侧桡动脉入路,由于患者身材矮小,唯一的一根6F的125cm的SOFIA中间导管又太长,另外的一根8F导引导管又太硬,果断切割Sofia,嫁接8F尾端,组装新的自制导引导管,建立通路,成功治疗了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初,在偏远的地区居然能使用上Atlas支架。

神介通路,曲径通幽,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吾将上下而求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