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2-6-22 品行障碍:生物-心理-社会观

2019年12月12日 78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Bassarath L. // Can J Psychiatry. -2001. 46 (7). -609-16.

目的:复习关于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分型和遗传方面的已发表论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马胜民

方法:简要总结期刊论文和最新教材(text)相关文献。

结果:CD常见于临床实践。青少年未来犯罪的高度预期因素包括既往犯罪史、有反社会同伙、社交处境艰难、早期物质使用(substance use)、性别为男性以及有反社会的父母等;惯常犯罪的中度预期因素包括早期攻击行为、低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具有冒险和冲动等心理特征、与父母关系差、在校表现不好、早期就医经历(early medical insult)以及具有如言语IQ低下这样的神经心理特征等;轻度预期因素包括家庭成员多、家庭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破裂以及遭受父母虐待(abusive parenting)(特别是轻蔑的态度)等家庭特征。保护因素包括如社交和其他方面的技能、与成人的关系、社会化、接受教育等个人因素以及有力的社交程序(social programs)和社会支持。

结论:本文总结收获大量CD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并对保护因素及遗传也做了研究,但大多不够深入。将来工作需要增加关于CD亚型、发展途径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马胜民摘译  陈建生 校)

精神医学文摘(2-6-22) Vol 2 No 6 Dec 200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