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黑科技”

2019年09月17日 95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保守估计全球的AR患者超过5亿。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导致较大的疾病负担。AR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医师会首先推荐使用外用的鼻喷剂,比较常见的如外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剂(莫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曲安奈德等)、抗组胺类鼻喷剂(氮卓斯汀、卡巴斯汀、咪唑斯汀等)、减充血鼻喷剂(羟甲唑啉、萘甲唑林等)以及一些复合型的鼻喷剂。另外还会使用一些抗过敏的口服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秦、依巴斯汀、孟鲁司特等。还有部分从中国传统医学中发掘出的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如通窍鼻炎颗粒、鼻炎片、香菊胶囊等。 除了以上大家平时经常使用到的药物外,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黑科技”:
1.免疫治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受众较少、开展的医院较少等诸多因素,在群众中的认知度不高。免疫治疗即给予患者逐步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治疗性疫苗),以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在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症状明显减轻,甚或不产生临床症状。现在国内可供使用的标准变应原疫苗只有针对尘螨过敏的,故患者必须先进行变应原皮肤实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尘螨过敏,才可进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一般免疫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为3-5年。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诱发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的症状,如荨麻疹、哮喘等症状。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尤其推荐变应原免疫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药物治疗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不愿意接受持续或长期药物治疗。
2.外科治疗为AR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酌情使用。手术方式主要有2种类型: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为目的的下鼻甲成形术和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经规范化药物治疗和/或免疫治疗,鼻塞和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a.下鼻甲成形术:旨在减少下鼻甲体积,拓宽鼻腔,解除鼻塞。可使用等离子、射频、激光和动力切割系统等辅助器械,主要术式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黏骨膜下切除术、骨折外移术及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缓解AR患者的严重鼻塞症状有良好的效果。b.翼管神经切断术: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持续性AR具有明显疗效,术后6个月、1年和3年患者鼻部总体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还表明,基于微创理念的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获得与双侧手术相似或接近的临床疗效。翼管神经切断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干眼症状,一般在术后半年内缓解。c.鼻后神经切断术:鼻后神经来源于蝶腭神经节的翼管神经节后纤维及上颌神经的感觉纤维,主要经蝶腭孔进入鼻腔,包括鼻后上神经和鼻后下神经。切断鼻后神经可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和轴突反射,减少鼻腔分泌物的产生,并减轻鼻黏膜炎性反应。作为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改良术式,该手术近年来已应用于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经鼻内镜鼻后神经切断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并发症少见。鼻后神经切断后不发生干眼症状。
AR的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症状。坚持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治疗原则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更需要患者和医生的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更有效的减轻AR给大家造成的困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