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治疗眼底出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2019年05月29日 126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眼底出血临床常见,往往成严重的视力障碍,受到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也是眼科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的难点问题。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多、治疗难。

    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有:外伤出血、炎性出血、变性出血、血管硬化性出血、血管栓塞出血、压迫出血。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基本病理为血不循经而溢络外,引起血不循经的原因是很多,有肝火旺,肝阳上亢迫血妄行;有外伤损伤脉络,血溢络外,而致瘀血阻滞;素有阴虚,虚火损伤血络而致出血;有因气血不足或气虚不能摄血而引起眼底出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肝阳上亢证:多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粘稠密度高,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受压等,常伴有头晕目眩,眼胀痛,性情急躁,面色红润,肢体麻木,舌质红、脉弦有力。

    瘀血阻滞证:多见于眼外伤、炎症、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致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出血量多可致玻璃体积血。

阴虚肝旺证:多见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量较少,色鲜红,易被吸收,亦易反复出血,可伴心烦、低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血不足证:眼底出血久不吸收或反复多次出血,多见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往往伴眼底退行性病变,可伴有头昏乏力,视物疲劳,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很多,病较长,治疗困难,患者往往想到能服一些中药丸治疗,方法简单,携带方便,但真正说明书中明确用于眼底出血的中成药不多,而有些中成药虽然没有写明能治疗眼底出血,按照中医辨证论方法可用于治疗眼底出血,近来出版的《实用眼科药物学》选入一些中成药治疗眼底出血,笔者也很赞同,现收录并补充,分类以馨读者。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出血病,为便于读者查阅,将此篇收录在好大夫分类阅读视网膜疾病栏目内。

     1.用于瘀血阻滞证:

     ⑴丹红化瘀口服液

成分: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适应证: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视物模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吸收期。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前房积血等眼科血证的恢复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支,每日3次,用时摇匀。

注意事项:

①有出血倾向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出血期患者以及孕妇禁用。
②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口干舌燥症状。
③阴虚阳亢者慎用。
④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

   (2)血塞通片

成分:三七总皂苷。

功效:本品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

适应证: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房积血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mg~100mg(1~2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3)路路通片

成分:水蛭、香附、三七、路路通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适应证:用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臻的痛经,输卵管阻塞、积水,少腹癥瘕,盆腔瘀血等。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房积血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2g(2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胃寒腹泻、食少钠差及孕妇慎用。

    (4)灯盏花素片

成分:灯盏花素。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适应证: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0mg(2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②个别患者出现皮肤搔痒,停药自行消失。
③不宜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患者。

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月经期慎用。

⑤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皮疹、乏力、口干等。

     ⑸三七丹参片

成分:三七、丹参。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适应证:长期服用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缺血性眼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g(4片),一日3~5次。

注意事项: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⑹复方丹参片(滴丸)

成分:丹参、三七、冰片。

功效: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适应证: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震荡,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滴剂:吞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①久服易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及可能引起低血钾症。

②冠心病兼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炎患者慎用。

    ⑺通塞脉片

成分:当归、党参、甘草、黄芪、金银花、牛膝、石斛、玄参。

功效: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适应证:用于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用于血栓性脉管炎(脱疽)的毒热证。

眼科临床应用: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尚未明确。

   ⑻益脉康片(滴丸)

成分:灯盏细辛浸膏。

功效: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适应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眼科临床应用: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等。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一次2片,一日3次。滴剂:一次16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极少数患者服药后有头昏,肠胃不适等反应,减药或停药后即行消失。

②孕妇慎用。

⑼银杏叶片(胶囊、滴丸)

成分:银杏叶提取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

适应证: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眼科临床应用: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种视神经损伤,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性青光眼,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动脉动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丸,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过敏者禁不住用,心力衰竭,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②在治疗期间,心绞痛持续增长发作,宜加服硝酸脂类药。

    ⑽复方血栓通胶囊(片、软胶囊、滴丸)

成分:三七、黄芪、丹参、玄参。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适应证: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

眼科临床应用: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等,防治糖尿病性所致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用法用量: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软胶囊: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片剂: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滴丸:口服,一次1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个别出现口干、头晕、心慌、停药后恢复正常。

②孕妇慎用。

③过敏体质者慎用。

    ⑾灯盏细辛胶囊

成分:灯盏细辛。

功效:活血化瘀。

适应证:用于血瘀型中风及胸痹,症见:胸痛、痛有定外、面不红、舌质暗红、紫暗或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患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脑梗塞所致的瘫痪等。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①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②药品性状改变时禁止使用。
③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⑿长春胺缓释胶囊

成分:长春胺。

功效:活血化瘀。

适应证: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 眼科方面: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

眼科临床应用:治疗视网膜疾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粒,一日二次,早晚各服一粒,最好饭后服用。

注意事项:

①本品不具有长期抗高血压作用,因此不能代替抗高血压治疗。

②心律失常或低血钾患者慎用。

③颅内高压患者禁用,孕妇或哺乳期禁用。

⒀云南白药胶囊

成分:保密方。本品含草乌(制),其余成分略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适应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眼科血症,包括外伤导致的眼内、外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眼底新生血管导致的眼底出血。

用法用量:刀、枪、跌打诸伤,无论轻重,出血者用温开水进服;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妇科各症,用酒送服;但月经过多,红崩,用温开水送服。毒疮初起,服1粒,另取药粉,用酒调匀,敷患处,如已化脓,只需内服。其他内出血各症均可内服。 口服。一次1~2粒,一日4次(二至五岁按1/4剂量服用;六至十二岁按1/2剂量服用)。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可先服保险子1粒,轻伤及其他病症不必服

注意事项:

①服药一日内,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②外用前务必清洁创面。

③临床上确需使用大剂量给药,一定要在医师的安全监控下应用。

④用药后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视症状轻重给予抗过敏治疗,若外用可先清除药物。

⑤运动员慎用。

⑥保险子放置在泡罩的中间处。

⑦本品所含草乌(制)为炮制后的乌头属类药材,通过独特的炮制、生产工艺,其毒性成分可基本消除,在安全范围内。

   2.用于阴虚肝旺证

   ⑴和血明目片

成分:蒲黄、丹参、地黄、墨旱莲、菊花、黄芩(炭)、决明子、车前子、茺蔚子、女贞子、夏枯草、龙胆、郁金、木贼、赤芍、牡丹皮、当归、川芎。辅料为糊精、硬脂酸镁。

功效:和血明目片,凉血止血、滋阴化瘀、养肝明目。

适应证: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引起的眼底出血。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黄斑出血,黄斑盘状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外伤眼底出血,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视网膜病变,视盘血管炎等眼底病证属阴虚肝旺,热伤血络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无

    ⑵止血祛瘀明目片

成分:丹参、三七、赤芍、地黄、墨旱莲、茺蔚子、牡丹皮、女贞子、夏枯草、毛冬青、大黄、黄芩(酒炙)。

功效:化瘀止血,滋阴清肝,明目。

适应证: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致的眼底出血。

眼科临床应用: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盘血管炎,黄斑出血等,证属阴虚肝旺,热伤血络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⑴孕妇禁服。

⑵脾胃虚弱者不宜。

    3.气血不足证:

    归脾丸

成分:党参、炙黄芪、白术(炒)、茯苓、龙眼肉、远志(制)、酸枣仁(炒)、当归、木香、炙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适应证: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眼科临床应用:眼底出血久不吸收或反复多次出血,多见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伴眼底退行性病变,可伴有乏力、头昏、视疲劳、失眠、眼胀等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忌油腻食物,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②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③坚持规律服药,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④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难消化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⑤服药期间不要饮酒,吸烟,少喝浓茶或咖啡。
⑥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⑦服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⑧保持心情舒畅,忌过度思虑,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⑨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增强体质。

⑩儿童用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遵医嘱。


主要参考文献

张仁俊,毕宏生,张铬连,等.实用眼科药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