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有办法!

2023年09月04日 4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脏病瓣膜病已经逐渐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第三常见的疾病。心脏瓣膜病的症状相对明显,通常呈现处胸闷气促的特点,可以通过听诊、心脏超声进行判断确诊。


由于心脏瓣膜病严重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寿命,且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曾被断论为“心脏瓣膜疾病是人类长寿征途上需要跨越的一道坎。”

由于解剖形态学的改变,心脏瓣膜病一般情况下药物无法根治,想要通过机械物理方式才能够彻底治疗。因此在过去外科开胸手术是瓣膜病的标准治疗手段。


随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瓣膜病可以通过介入(又称为经皮、经导管、经血管)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技术原理、历史沿革和目前的认识吧!


技术分类及原理


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传统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微创外科瓣膜手术、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三个时代。


其中微创外科瓣膜手术采用的是小切口、非胸骨全部劈开的方式从而减小手术的创伤,通过电视胸腔镜和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微创外科瓣膜手术的方法伤口较小,但是由于术中心脏仍然要停跳,因此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有研究显示,虽然微创瓣膜手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但是并不能降低手术风险。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则是采用导管介入的方法,将治疗器械压缩到一个很细的导管中(直径4-10mm),然后穿刺外周血管(通常是股动脉或股静脉),又或者心前区,插导管后将器械输送到需要治疗瓣膜的位置,在超声或者X线透视指导下对瓣膜进行修复或者更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伤口较微创外科手术而言进一步缩小,且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不需要心脏停跳以及体外循环,从而避免了这两者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原理分以下两类:

01经导管瓣膜置换术

将一个三叶的生物瓣缝合在一个大金属支架上构成了介入瓣膜,然后将该介入瓣膜压缩到输送导管,将其放置在病变的瓣膜处,套在病变的瓣膜里,从而实现对原先病变瓣膜的功能代替;

02

经导管瓣膜修复

介入优势

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无需切口或仅需胸壁上的微创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不切开心脏, 一般也不需要体外循环技术辅助。因此瓣膜介入手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


/不适用于哪些患者


适用患者

1.经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瓣膜病变的解剖形态以及主动脉和外周血管条件适合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


2.实施传统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高龄、全身情况较差、既往有开胸心脏手术史等。



不适用患者


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2.瓣膜病变的解剖形态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包括:瓣膜严重钙化、自体瓣环过大或过小、既往植入人工机械瓣膜;


3.主动脉和外周血管条件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包括:主动脉严重钙化和扭曲、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股动脉和髂动脉严重钙化、狭窄、闭塞和扭曲;


4.对植入的人工瓣膜材料过敏的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