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常常误诊为心脏疼痛的疾病有哪些?

2018年01月29日 101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主动脉夹层:最为凶险。

主动脉夹层80%以上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且平时血压控制不佳,甚至从未服用过降压药,血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数患者胸痛好发于剧烈活动时,开始时胸痛可特别剧烈,并伴有大汗淋漓。
若夹层发生的部位离心脏很近,当出现剧烈胸痛后,动脉很快破裂使患者胸痛后立即死亡;若夹层发生的部位离心脏较远,剧烈胸痛后可转为胸闷,继而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说明夹层继续向下延伸,非常凶险。

2/肺栓塞:

常见病因:下肢静脉血栓、长期卧床少动、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后、创伤(包括软组织挫伤)、骨折、恶性肿瘤、肥胖症、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少数无明确诱因;   


表现:胸痛症状不明显,有时于深吸气或咳嗽时出现,有时于活动时出现,多数病人活动时伴有胸闷、气短、干咳等症状,还有的病人出现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  

 
大多数病人出现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心率增快等体征。由于急性肺动脉主干栓塞可导致死亡,肺小动脉栓塞可转为慢性肺梗死。若病人存在上述病因且出现胸痛后需积极诊治,以免意外的发生。  
 

3/自发性气胸:

多见于瘦高的健康年轻人,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多发生于持重物、屏气、剧烈活动或咳嗽后,患者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且症状呈持续性。    


自发性气胸多表现为不剧烈的一侧胸痛,可于活动时或咳嗽时出现,一般可耐受;可有咳嗽,但痰少,胸片即可确诊。若瘦高的年轻人出现上述症状时临床医生应及时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4/肺癌:

患者可出现胸痛,并于呼吸、咳嗽时加重。除胸痛外,早期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咳嗽、胸闷气短、咯血,并伴有逐渐消瘦、乏力及食欲不振等表现。      
     
5/肺炎胸膜炎:

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甚至胸闷气短的发生。胸腔积液增加或在应用抗感染药物后,上述症状可减轻。

       

6/急性心包炎:

胸痛与发热同时出现,胸痛部位多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至颈部、左肩部、左臂部,轻重不一,严重者呈缩窄性或尖锐性痛,吸气和咳嗽时疼痛加重,有时在变换体位或吞咽时出现或加重。急性心包炎患者心包渗出液较多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此时胸痛可有所减轻。除胸痛外,患者还可伴干咳等症状。        
               

7/反流性食管炎:

胸痛表现为位于胸骨后的烧灼样痛,多在饱餐后平卧位或弯腰时出现,可伴有反酸、烧心、反胃等症状,也可在熟睡时出现。        
       
8/肋间神经炎:

多存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及睡眠差等诱因,表现为胸部或背部针刺样痛,瞬间即逝,但反复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疼痛范围为局部的点或无固定部位,消除诱因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9/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疼痛部位多发生在胸骨旁第2~4肋软骨,以第2肋软骨最常见,单侧或双侧均可累及,受累的肋软骨局部可肿大隆起,疼痛为钝痛或锐痛,局部有明显触痛,皮肤无红肿改变,严重者可因上肢活动或咳嗽等动作使胸痛加重,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


有时与前胸相对应的后背部也可出现疼痛,经热敷或服用药物后症状减轻。        
               

10/带状疱疹:        
存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胸部或腰部的皮肤感觉过敏或神经痛,呈针刺样疼痛,局部皮肤有明显触痛,继而出现集簇性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群,迅速变为水泡。一般疼痛部位集中在一侧,如有胸痛则很少超过胸骨,背痛很少超过脊柱。        
               

11/心脏神经症:

胸痛部位常位于心尖区及左乳房下区,常为刺痛或隐痛,可持续数秒或数小时,常伴有胸闷、气短、心悸、失眠等症状。


胸痛多于紧张、激动后诱发,与体力活动无关,常在休息时出现,活动或转移注意力后减轻,多见于女性。

       

12/癔症:

多于情绪剧烈波动时出现呼吸急促,继而出现剧烈胸痛、双手麻木、抽搐,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控制呼吸频率并深吸气动作后胸痛可明缓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