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囊息肉发病原因及治疗03

2023年10月23日 3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5、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多为良性病变,通常依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治疗方法和手段。尽管成像设备(如超声、CT、内镜超声等)已广泛应用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但术前仍难以区分恶 性的息肉和非恶 性的息肉。因此,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中,有必要区分癌前病变与早期胆囊癌。同时,临床上胆囊腺瘤的早期发现对胆囊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恶性转化前后腺瘤的预后有显著差异,因此手术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许多非肿瘤 肉患者喜欢切除胆囊,即使胆囊功能仍然正常,因为他们担心息肉会癌变。对于非肿瘤 肉来说,胆囊切除术显然是不必要的。
PLG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PLG手术的疗效非常显著,但对何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有不同的看法。胆囊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肠癌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胆囊切除术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许多研究者认为PLG的手术适应证极需建立,胆固醇息肉占PLG总数的50%以上的大部分,是没有恶性肿瘤的息肉,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来说,胆固醇息肉不是息肉,它们由附着在胆囊壁上的泡沫细胞形成。一般来说,它们不会发展为恶性肿瘤。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可能会自愈。因此,胆固醇息肉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定期复查B超。如随访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息肉迅速增长,则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虽然目前尚无炎症 性的息肉恶性转化的报道,但如果出现胆囊炎症,且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下应进行外科治疗。除胆固醇息肉外,其他类型息肉可能发生恶性转化。因此,一旦发现病变,应及时切除。
PLG的手术适应证目前争议较大有观点认为,单个病变直径大于1cm且超过60岁的息肉应高度怀疑胆囊癌可能,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另外有研究认为60岁以上的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合并胆囊结石的病变无症状时也应行胆囊切除术。有研究报告了97例患者,67例带蒂PLG标本,其中13%(9例)为癌症。30例无蒂息肉中33%(10例)为癌症,有蒂息肉癌变最大直径明显大于无蒂癌。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指标不是息肉的大小,而是无蒂。即使直径小于10毫米,无蒂胆囊息肉样病变也应立即切除。当胆囊直径大于10
毫米时,可进行胆囊带蒂息肉样病变的手术。Masi认为PLG都可能是恶性的,一旦被发现就应该切除。
第四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提出了基于PLG的四种癌症风险识别指标分别为单一病变、直径大于10mm、广基、息肉大小呈上升趋势,在临床上这四项指标对判断PLG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PLG来说,不应盲目行胆囊切除术,也应避免延误可能是胆囊癌或有胆囊癌倾向的病变的治疗。没有上述适应证的PLG暂时可不手术,但应定期复查腹部B型超声,复查期限为六个月。综上所述,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cm且年龄大于50岁、合并结石,建议对单发息肉进行手术根治。由于PLG生长速度约0.4mm/年,无症状患者可通过B型超声定期随访肝胆外科门诊。如果息肉在随访中出现异常生长,也可以及时切除。此外,通过适当的健康教育或药物进行干预,如改变饮酒习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高脂饮食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减缓胆囊息肉的生长和发展。
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策略各有千秋。近年来,PLG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对于PLG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各种PLG类型癌变的风险、PLG各种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PLG的分子发病机制、以及合并胆囊结石或其他相关因素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PLG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策略,还将是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临床工作中胆囊息肉的预防及诊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和分析。
本文选自王凯旋等,胆囊息肉发病及诊疗研究概况。
原文链接地址:铁路系统职工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病与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知网(cnki.ne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