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疝事知多少

2018年08月15日 74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们常说的“疝气”是指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腹股沟疝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董茂盛

病因

腹股沟疝的形成是由于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所致。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诸多致使腹压升高因素(如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是疝的形成诱因。

临床表现

1.可复性疝

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剧烈咳嗽、用力大便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还纳、消失。一般无明显不适,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进展,肿块可逐渐增大,可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肿块常呈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推挤时,可回纳入腹腔,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旋即消失;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则肿块质地较韧,无弹性,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示指尖轻轻压住内环口,指尖可触及随咳嗽出现的冲击感。此方法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压住内环口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2.滑动性斜疝

表现为肿物较大,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疝内容物多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手术修补时,防止损伤盲肠或乙状结肠。

3.嵌顿性疝

多为斜疝,常发生在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如剧烈咳嗽、用力大便等)。临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挤肿块不能回纳,肿块质地较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轻微,常有牵涉痛;如为肠袢,则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剧烈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如处理不及时,可成为绞窄性疝,导致肠袢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4.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呈不对称性腹胀,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可伴发热、心率快、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

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一旦形成嵌顿疝可导致肠梗阻,病情进展可致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故需要尽快急诊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治愈,一些不当的保守疗法还会加重病情。保守治疗仅适用于2岁以下的婴儿、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较少复发。手术治疗又分为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目前公认的效果最好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包括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

(1)传统手术 患者术前、术后需禁食,术后要卧床数日,患者术后多疼痛明显,恢复较慢,复发率高,但我们一般不主张年轻患者(25岁以下)安置疝补片,多采用传统修补。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术式。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复发率低,疼痛小,一般只需住院2~5天,甚至可以门诊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

(2)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近年来,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迅速,可经腹腔将人造补片覆盖固定在疝的缺损处,也可在腹膜外将疝囊拉回腹腔,再用人造补片覆盖固定在疝的缺损处。该术式适用于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治疗,且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