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便血应警惕直肠息肉可能

2017年08月08日 9300人阅读

今天我们就幼年性肠息肉为大家做一下科普介绍


幼年性息肉 多发生于直肠或乙状结肠。顾名思义,本病主要好发于儿童,也可见于青少年。凡儿童有无痛性鲜血便者,首先应想到本病,直肠指诊,直肠镜检查多能发现息肉,部分病例需借助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可确定诊断,息肉常位于直肠后壁的较低位置,直肠指诊多能扪及较大的蒂状息肉,较大儿童可令其似排便样用力屏气,以利发现较高部位息肉,对反复直肠指诊未发现息肉者,可在麻醉下进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即予以摘除,怀疑有多发息肉者,可行钡灌肠双重空气对比造影检查。 


形态特点:息肉多为蒂状或亚蒂,形态呈球形,梨形,表面光滑,明显充血,出血为该类型特点。从我们近年积累的数十例幼年性息肉分析,息肉直径大小从0.8cm至3.5cm大小不等。


病理特点:一般为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较少。



症 状



常见症状:便时带鲜血或暗红粘液性血液,大便烂或烂硬交替,日1至数次不等,出血少则为大便表面带血,多则数十毫升至上百毫升不等。


久病导致症状:因长期出血及息肉炎性刺激可导至腹泻,以至发生电解质紊乱、慢性贫血,消瘦,面色苍白,平时易感冒出汗,头发稀疏枯黄、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



 诊 断


1、一般初始以症状为主,怀疑该病。

2、通过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当然,一般的儿童医院5岁以上才可以做肠镜检查,所以肛门指检显得尤为重要,该病例即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本病极易误诊为肛裂或肠炎。所以患儿长期便血,就诊时不光要看儿科,还要看一下儿外科或肛肠科。


治 疗


1、患儿年龄较大可以结肠镜下电凝电切处理。

2、过去对脱出肛门的带蒂直肠息肉主张以手指扣断摘除处理,这种方法有引起大出血的危险及易留下较长残蒂有引起复可能,所以不推荐。



温馨提醒


本病极易误诊为肛裂、肠炎等,当父母的若发现自己的宝宝经常出现慢性、原因不明性便血,特别是带有血性粘液的便血时,应警惕有直肠息肉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专科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肛门指检、肛窥检查、特别是电子结肠镜检查等),以便早日确诊与治疗,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