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傅传刚教授超低位保肛,免做人造肛门,让肠癌患者“体面”生活

2024年05月16日 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傅传刚教授是芝罘人的骄傲,尤其是他身在上海,还心系芝罘人,定期回来坐诊,做胃肠镜检查治疗和肠癌手术,解除患者痛苦,当医生就是一辈子要为健康事业做奉献的职业,选择当医生是一辈子骄傲的事情,我特别敬重医生。”2月7日,在傅传刚教授门诊,一位术后复查患者真挚的表达。

初见时患者满眼惆怅,为解决疾病困扰寻找希望;再见时患者满心欢喜,为诉医生救命衷肠感动不已,满载收获与喜悦。

据了解,患者汪女士是因为持续性腹痛、粘液脓血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因肿瘤距肛缘只有3cm,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认为肿瘤位置过低,要想保命,就不能保肛,终生挂着造口袋生活,这对于汪女士来说是完全接受不了的。肛门保不住,就意味着要进行消化道改造,在腹部开口代替肛门排放粪便,术后患者将长期背着“粪便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没有勇气面对。

为了不降低生活质量,汪女士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国际著名胃肠肛肠外科教授傅传刚是保肛专家,便抱着一丝希望联系到烟台芝罘医院消化内科牟肖梅主任。“我才59岁,实在接受不了以后没有肛门,根本没法生活,我愿意尝尽一切办法,哪怕有一丝希望。”汪女士跟牟主任说道,牟肖梅主任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于是联系了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傅教授,立即预约赴上海手术。

汪女士回忆,到了上海以后,傅传刚教授亲自接诊,“当时傅教授直肠指诊以后,肯定地告诉我,没问题,肛门可以保住,我当时十分兴奋,感觉生活一下子有希望了,傅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手术做的非常顺利,我在上海前后完成了‘低位直肠癌’手术和‘直肠癌术后、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汪女士介绍术后自己恢复很好,基本和正常人一样,能遇到傅教授和牟主任,是自己最幸运的事,这使得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帮助自己保留了肛门功能,也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此感激不已。

通过此次就诊,汪女士还表示现在政府医保政策很惠民,在上海医院可以直接异地报销,老百姓减轻很多负担。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已攀升至第2位,其中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约占结直肠癌患病总数的40%。目前,手术仍是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首诊时最大的担忧往往是能否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造口,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护生命的尊严。

傅教授强调,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是否选择保肛手术,需要综合分析和判断风险因素。绝不能为了提高保肛率或为了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而擅自保肛,必须坚守“保命、保肛、保功能"原则。若术前外括约肌已经存在异常、大便失禁、盆底肌功能差、年龄过大或体质过弱的患者都不适合保肛。如果因为刻意追求保肛而忽视手术效果,很可能酿成大祸。


得了直肠癌,一定要切除肛门吗?

在我国,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患者中占比70%,而低位直肠癌的保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能否行保肛手术,至少必须要满足4个条件:

1.肿瘤不能太大,肿瘤下缘一般应在齿状线上方2cm

2.肿瘤未侵及直肠腺、肛门外括约肌及肛提肌

3.患者术前应当有良好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4.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保肛手术需要慎重,肿瘤下缘一般应在齿状线上方3cm及以上


肠癌术后为何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在根治性的切除手术后,肠癌仍有复发的可能性。尽可能早发现癌症的复发,再手术切除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大肠癌患者需定期复查。

一般地讲,在手术后2年内,应该每3个月复查1次。术后第2年-第5年,应该每6月复查1次,而5年以后开始应该每年复查1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