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盘点: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退热药!

2017年08月17日 1152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


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

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

而且发烧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可通过多喝水来减少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但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机能发生障碍,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头晕、惊厥、休克,甚至严重后遗症,故应及时就医。发热过久还会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而引发其他病症。

所以临床上常常要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退烧药是一类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从而降低体温的药物。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医务工作者,曾也治疗过无数的发热病人,这么多年来用过各种各样的退热药,见证了老药淘汰,新药启用的历程,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下那些年我们用过的退热药,并对目前临床常用退热药做一总结,希望对大家临床用好退热药有所帮助。

临床常用退烧药有哪些?
临床上使用的退烧药多属于解热镇痛抗炎药(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也有一些中药制剂如柴胡注射液可用,常用剂型有口服剂型、注射液、栓剂等。

01
口服退烧药


口服剂型为首选。
药品种类包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酚酸钠等。

口服剂型包括:滴剂、分散片、干混悬剂、缓控释片、混悬液、胶囊、咀嚼片、颗粒、口服溶液、口服崩解片、泡腾颗粒、泡腾片等。

阿司匹林一款廉价易得、疗效显著的经典退热药,历史悠久,但自人们发现瑞氏综合征与阿司匹林有关后,已撤销阿司匹林作为儿科制剂。

但临床上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A.P.C片可用于缓解成年人的发热、头痛症状;还有头痛粉这一伴随了几代人记忆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的大众药物,至今基层临床还在使用。

安乃近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在我刚参加工作的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婴儿就常常用安乃近针剂滴鼻退热,效果挺好的,因本品可能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报道,已很少使用,但农村基层诊所成人仍有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商品名有:泰诺、百服宁、安佳热等,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

副作用相对比较少。对胃肠道无刺激,对凝血功能影响小(但也有对乙酰氨基酚有引起溶血的报道)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临床上,医生对3个月以上两岁以下的孩子和成人,习惯用这种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剂量上升而疗效上升,所以要防止过量应用此药会引起肝脏损害。

布洛芬,商品名有: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该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用的两种退热药,都是较为安全的药物,该药多用于3岁以上的高热的儿童,当然成人也可以使用。退热平稳且持久,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

而且它对于高热(39度一上)退烧效果比对对乙酰氨基酚要强。

主要副作用: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它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

尼美舒利也叫做瑞芝清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目前我国市场上有销售。

虽然有文献报道将尼美舒利和布洛芬进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较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前几年在儿科应用挺广的,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说应用尼美舒利有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的病例,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已经不用。

双氯芬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多用在复方制剂中,如临床常用的感冒通就含有双氯芬酸钠。

02
注射剂


适用于意识不清、进食差、不能口服用药的患者。
药品种类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氨酚比林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注射用赖氨匹林等…
适应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其中,赖氨匹林是赖氨酸与阿斯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并可避免口服阿斯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该药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且副作用少,也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

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有的会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总之注射类退热药物作用快、体温下降迅速,患者出汗较多,使用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一般情况下不用。

03
栓剂


对于意识不清、口服用药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用栓剂。

比如吲哚美辛栓、小儿布洛芬栓、右旋布洛芬栓、双氯芬酸栓等…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直接从肠道黏膜吸收入血,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给药起效快。

需要注意的是栓剂通过黏膜吸收,吸收率比口服用药低,所以,使用时要比同类片剂剂量相应大一点。

退烧药的使用原则

1、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一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等原因本身,属于治标不治本。

因此对于发热性疾病需要查明发热原因,常规意义上的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病因进行治疗。

比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时,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从而达到彻底消炎降温的效果。一些结蹄组织病,恶性肿瘤、或者中枢性高热,退热药都是只能起到暂时作用,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合理安全用药,请慎用那些逐渐被淘汰的退烧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和经济,其中安全应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一个药的使用已经不再安全时,淘汰是必然的,见效快又便宜也不能作为继续使用它的理由。

如安乃近,世界范围内已有30多个国家禁用安乃近。安乃近作为退烧药被淘汰,就是因为它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氨基比林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包括:胃肠道损害、肾损害和肝损害等。现行的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中也不再收载氨基比林。

目前国内仍在使用的氨基比林复方制剂有:
①去痛片(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
②酚氨咖敏颗粒(含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氯苯那敏)
③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
我们也要尽可能慎用或不用。

3、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建议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

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

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关于应用激素退烧的问题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本身不是退热药,但能抑制致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因此可取得立竿见影的降温退热效果,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常被滥用,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

盲目使用激素退热,不仅可降低身体免疫功能,引起二次感染,而且还会造成儿童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正在患水痘的小儿更要禁用。

原国家卫生部制订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征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能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