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肿瘤预防与早诊早治

2016年02月29日 35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人类对癌症这一顽症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意识到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从目前的研究看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1/3癌症病人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癌症的预防是防癌、抗癌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癌症预防的最终目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下列三级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一级预防

       Ⅰ级预防--第一级预防或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防止癌症的发生。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

       (一)避免吸烟:吸烟已经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苯丙芘,多环芳香烃、酚类、亚硝胺等,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时,焦油颗料便附着在支气管粘膜上,经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

       (二)饮食结构: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事实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的预防均有效果。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8条膳食指南为:

       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种食品应包括谷物与薯类、动物性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及纯热量食品等5大类。

       2、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维护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预防癌症,预防眼疾。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我国膳食中钙普遍缺乏,仅为推荐供应量的一半。而奶类食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全面,赖氨酸含量高;而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5、膳食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当体重。早、中、晚餐的供热量分别为30%、40%及30%为宜。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我国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约每天1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故应减少食盐量的摄入。

       7、饮酒应节制。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包括选购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尤其是绿色食品。

       (三)易致癌的前25个可预防的风险因素是: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

       2、吸烟(吸烟10年,每天2包或更多)——肺癌;

       3、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或HPV-18)——宫颈癌;

       4、高饱和脂肪的饮食摄入——结肠癌、胰腺癌、肺癌;

       5、低叶酸的饮食摄入——宫颈癌;

       6、过度饮酒(任何酒精)——口咽癌;

       7、杀虫剂中的DDT——乳腺癌;

       8、经常食用牛羊肉——结肠癌;

       9、螺旋杆菌感染——胃癌;

       10、高度紧张的生活经历(持续2年以上)——各种癌;

       11、低维生素E的饮食摄入——结肠癌;

       12、低维生素C的饮食摄入——宫颈癌;

       13、口服避孕药(在40-44岁时)——乳腺癌;

       14、长期使用黑色梁发剂——淋巴癌;

       15、缺少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摄入——肺癌;

       16、慢性肥胖症——结肠癌;

       17、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结肠直肠癌;

       18、被动吸烟(22年以上)——肺癌;

       19、高总热量摄入——前列腺癌;

       20、低活动度(每周低于1000大卡)——结肠直肠癌;

       21、低硒类的饮食摄入——肺癌;

       22、低纤维的饮食摄入——结肠直肠癌;

       23、未生育过孩子——乳腺癌;

       24、低豆类的饮食摄入——肺癌;

       25、30岁后生第一个孩子——乳腺癌。

       除了部分癌症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外,约有84%与生活方式有关,如饮食习惯、吸烟、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减少等。人们如对以上可致癌的前25个风险因素有更多的了解和加以防范的话,许多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为减轻你我癌症风险,人们应尽量做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

二级预防

       Ⅱ级预防-—第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也称"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措施。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

       (一)重视癌症十大危险信号:

       1、体表或表浅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

       2、持续性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

       3、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乃至梗噎感。

       4、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5、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

       6、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7、大便潜血、便血、血尿。

       8、久治不愈的溃疡。

       9、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观象。

       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二)对某些人群进行普遍检查。

       (三)治疗癌前病变: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胃粘膜胃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结肠息肉,支气管上皮的增生和化生等。

       (四)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如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是癌瘤易感人群。必须定期对其进行监测。

       (五)肿瘤自检:对于体表可触及可看到的部位,也可定期进行自检。例如妇女的自我乳腺检查。

三级预防

       Ⅲ级预防--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其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治疗,正确选择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以尽早治愈癌症,尽力恢复功能,减少死亡、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甚至重返社会。

       癌症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其它治疗(如:介入治疗、超声刀治疗)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但多数发现时至中晚期,单一手段治疗,往往难以治愈。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好转率的最佳方法。综合治疗不是几种治疗方法的堆积,而是根据不同的病人、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病期、脏器功能,有计划地、及时合理地安排使用现有手段进行治疗,达到提高治愈好转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术前放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切除范围,保存重要脏器功能。术后放、化疗有利于彻底消灭潜在的癌细胞,防止复发、转移。不宜手术者,化疗控制广泛病灶后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放疗进一步治疗原发灶。生物免疫治疗,可在不造成病人机体损伤情况下消灭潜在转移灶,达到治愈好转之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