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冬养肾,保健康

2018年07月20日 49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内经说“冬三月,此曰闭藏,水冰坼地,无扰乎阳”,认为冬季需闭藏补肾,培好一年之根本,来年方可根深叶茂,身强体健,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先天之精,既关乎寿命,又关乎健康,故肾不可不养。按五行之理,冬天水旺,入通于肾,故冬天由肾主时,冬天亦是养肾的好时节。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王祥瑞

冬季的特征是“藏”。

冬季是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春生、夏长、秋收,最后进入藏的阶段,在自然界的冬季,表面上看不到生机,树木也枯萎了,动物也冬眠了,其实是生机都潜藏起来了,树木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地下的根部充满了生机,动物的冬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住生命物质。冬季补肾顺应了自然界和人体阳气下降潜藏的趋势,补肾的物质可以顺利的藏到肾中,如果春天补肾的话,补进人体的物质是往肝走的,不容易藏到肾中

肾气与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

“肾主骨,骨为肾之余”: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养生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养肾达到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一、冬天避免伤损肾精习惯

1劳逸结合:肾中所藏的精既来源于先天父母之精,亦源自后天脾胃运化之精。若身心劳倦,则先后天之精皆伤。体力过度劳累初则损阳,再则损精。如马拉松长跑、铁人三项等运动都过度耗伤肾阳肾精,不利于健康。健身要适度,不可过度。一般来说,运动可生阳,天冷时动一动会暖和一些,但若过度运动,则不仅不会生阳,反会耗阳,那就会越动越冷了。若反复持续大量运动,阳气伤损到一定程度,则会伤损肾精。

2避免心神劳累: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若过于用脑劳心,则渐伤髓海,亦属伤肾。名利不可不追求,但亦需量力而行。若过度追求名利,使心神疲乏,则虽得名利而肾精亦伤

3相火妄动,扰动肾精:见美女而心起邪念,或看黄片,或思淫欲,即会导致相火妄动,扰动精宫,虽未见其伤,肾精暗耗,不利于健康。见他人之财富地位而心生羡慕,这本是人之常情,亦是人生进取的动力。但若沉浸在羡慕之中而不知节制,则亦属相火妄动。若相火妄动不能节制时,可吃些苦味的食物或中药,如苦瓜、咖啡、黄连、黄芩等。苦可坚肾阴,又可泻心火,既可清火,又能补肾。

二.房事过度,暗耗肾精

房事需有节制,则既可爽神,又可健康。若房劳过度,最伤肾精,甚至可短寿而亡。古人说:醉不可入房、天气剧烈变化不可入房、四时节气变化之日不可入房。特别是冬天,阳气敛藏于肾水之中。此时若过度房事,使敛藏的肾精外泄,年轻时或不觉其伤,反觉其爽。或久久耗精,中年之后即迅速出现肾衰,或精神不振,或记忆力减退,或头发早斑,或腰膝酸软,或手足冰冷等等,皆属肾精伤损之征。

三. 久病伤肾:邪气侵袭,初则在表,多属三阳,若正气抵抗不足,则邪气会内陷,进入三阴层次。或者,若少阴阳气不足,邪气亦可能从太阳直入少阴。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邪入少阴,或入心,或入肾。入心则心慌、怔忡;入肾则腰软而尿见精浊。

四. 咸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太咸的,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其实这也是咸伤肾的体现。

若邪气入肾,其病状多表现为腹部胀大、下肢肿胀、身体沉重、喜睡、骨痛等。

属肾阴虚,表现为目眩、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状;

肾阳虚、表现为精神疲惫、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清长、阳痿遗精、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皆需注意少吃或不吃盐,以免过度伤肾,影响病情康复。

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

五. 惊恐伤肾

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不要一个人走夜路。夜属阴,特别是在山林中夜行,若人体阳气不足,则易受夜之阴气侵袭而生病。若心中存有鬼怪,在夜里行走会自己吓唬自己,更会伤肾伤精。特别是夜里一个人经过坟地,最属养肾的大忌。有人喜欢吓唬别人,先藏在某个角落,等人走过来,突然跳出来吓人;或者,穿着鬼怪的衣服在晚上跳出来吓人;甚至医学院里有学生躺在尸体解剖室里,乘人来学习里突然坐起来吓人,如此等等,为了自己寻求刺激而伤损别人的肾精。人受恐惊,轻则心神不属而心慌心悸,重则胆破肾虚而致昏迷、死亡。

六. 双耳锻炼,可起到健肾壮腰

“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肾气足,听觉就敏锐;肾气虚,听力也会受到影响。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锻炼,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开会的时候拉拉耳朵,工作补肾两不误哦。

七. 唾液温肾

肾在液为唾,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古人讲:远唾远伤,近唾近伤,不唾不伤。吐口水是坏习惯,乱吐唾液既不卫生,又伤肾气。从中医来看,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因为唾液为肾之液,由于心主藏神,精能化气生神,故多唾远唾会导致肾中阴精损耗,即可损气、损神。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然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

冬天要“三暖”。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肠胃不适等。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乘虚而入,使人感冒。热足法:临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脚。热水是指水温在45-50℃的水。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洗脚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

八. 黑色养肾

肾在色为黑,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黑巧克力亦有养肾之功,巧克力越黑,可可含量越高,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尤其珍贵的是完全无糖的纯可可棒。乌骨鸡其骨色黑,入肾,用乌骨鸡炖汤,最能补益肾精。古有成药乌鸡白凤丸,即有养肾调经之效。

九. 调节肾经

肾脏有两条通路,从脚底的涌泉上来,走到脚后根内侧,再顺着腿的内侧往上走。①从后方上来走到腰与膀胱结合,再顺着脊椎两侧往上走当我们肾脏不好,气会不足,血就上不来;因此腰会酸,背会痛,再往上到颈部,颈部会觉得僵硬;到了后脑勺会感觉昏胀不舒服,到了头顶会觉闷胀,过了头顶往下到两个眉心之间的"精明穴",气不到会觉两眼干涩。②从前面上来,经过大腿跟我们的生殖器及肝经结合,最后延着身体两侧到 胸前与肺经结合。

肾脏有问题,大腿两侧会酸、软、无力,经常发痒。

1.无法把气送到胸口与肺脏结合,呼吸慢慢不顺畅,久了以后里面的气管就会自然闭锁,人就会感觉到窒息,必须"干咳"来减缓它。想要深呼吸总是觉得气不够,自然呼吸就会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会缺血,鼻腔的黏膜因为缺血,抵抗力就会减低,空气中的尘蹒就会破坏它,破坏了当然就会敏感,天气潮湿、变化,承受不了就会发作,称为"过敏性鼻炎。

2.气不足不能与膀胱经结合,造成膀胱中括约肌的细胞就容易代谢死亡而造成松弛,排尿状况不好,频尿和尿失禁。

3瞳孔部份由肾脏直接控制,肾有问题,不能将肾水送达到眼睛,眼会觉得干、酸、涩、慢慢视觉就会模糊,严重会出现黑影,叫做"飞蚊症",压力会越来越大,造成"青光眼"。

太溪(俞土穴):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此穴是俞土穴,阴经以俞代原,所以也是肾经的原穴。太溪穴治疗范围广,是个大补穴,肾虚时如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具体地说,太溪穴可以治疗足跟痛、失眠、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疼、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此穴是治疗眼疾和咽喉痛的要穴,不论是急慢性扁桃体炎,还是咽炎、鼻咽管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镇定之功,配合膀胱经的申脉穴,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效果极佳。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足内翻。此外,此穴还是利尿消肿的要穴,经常点按,可以增 强肾的泌尿功能。

复溜(经金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所以可以治疗气血瘀阻的慢性腰痛、膝关节肿痛、水肿少尿、月经不下、泌尿系统感染、溃疡伤口不愈诸症。还可以治疗夜间烦热失眠、咳喘盗汗、口干尿频,与肺经的尺泽穴同用,疗效更佳。

十. 冬养肾,保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冬天是养肾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小雪节气至大寒的这段时间,此时天地阳气敛降,地面上天寒地冻,地面以下却非常温暖。若适当温肾补肾,有助于保持健康。且肾虚及大病久病重病患者若能借天地之力而在冬季适当补肾养肾,亦有助于早日康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