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滥用止痛药,小心肾损伤!

2022年06月20日 92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最近我在门诊接诊一位阿姨,单位体检里发现肾功能出了问题,在体检医生的建议下来看肾病科门诊。一看检查报告:肌酐:2409umol/L漫不经心地问:“只是血肌酐高一点点,不要紧的吧?”我认真告诉,肌酐一旦升高常常意味着肾功能损伤过半了,具体损伤多少还要进一步评估。这位阿姨及家属吓了一大跳,以为肌酐高了点无关紧要,没想到原来提示这么严重的问题。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到小李以前有过关节痛,但既往没有规律治疗,一有关节痛就吃几片止痛药,痛好了就不管,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几年了。

告诉这位阿姨,治疗关节痛的止痛药最常见的就是非甾体抗炎药物。而非甾体抗炎药物是控制各类关节炎的最常见药物类型之一。这个药物是一个大家族,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同时还具有抑制身体炎性反应的作用,但是这类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除了对胃肠道有刺激外,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副作用——肾脏损伤风险。

肾脏是机体代谢化学物质及各种药物并排出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日常所摄入的食物、药物等都是需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因此,肾脏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随着各种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于滥用,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各种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引起的肾损害日益增多。药物性肾损伤可以是轻度、可逆的,也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肾脏损害。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伤?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孢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孢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甲氨蝶呤、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9.肾毒性中草药

值得关注的是,在服用不当或超量服用的情况下,一些中草药也可对肝、肾及消化道等脏器产生损害,如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等,还有朱砂、砒霜等矿物中草药,斑鳌、蜈蚣、蜂毒等动物中草药也有一定肾脏毒性。

二. 哪些人容易出现药物性肾损伤?

1.老年人。老年人可出现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2.既往存在慢性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者。

3.肾血流量不足或血流灌注不良者。

4.因为复杂或慢性疾病同时联用多种药物者。通常见于大手术、器官移植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伤?

1.切忌滥用所谓的“祖传秘方”、民间偏方,如果一定要使用某一药方或药物,应先取得其配方或成分,征询专科医师后,确定对肾脏安全才考虑使用。

2.服药前后宜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减轻其对肾毒性作用。

3.对已知有肾毒性或暂时不清楚药理作用、但又必须使用的药物,使用时要严密观察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4.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都要重视药物肾毒性,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尤其要谨慎。

5.绝大多数药物慢性肾损害是长期或超量服药造成的,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切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6.长期服药要复诊,长期服药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不仅能观察药物的疗效,还能及时规避一定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的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服药期间若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沟通反馈情况,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出现药物性肾损伤怎么办?

药物性肾损伤的治疗时机及处理措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如能及时正确治疗,多数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可以转危为安,甚至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所以当在服药期间突然出现了尿量异常、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夜尿增多、水肿等症状时,要警惕可能是药物导致的肾损伤,应当尽快选择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诊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