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从琼瑶的遗书说开去-----正确认识疾病与医疗(本文发表于新民晚报人与健康栏目)

2018年08月12日 88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2017年3月,80高龄的著名作家琼瑶,公开了她给儿女的一封遗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她在遗书中表达了如下愿望: 
      “一、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  
          四、 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著,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她在遗书中又用单行独立段落强调这么一句话“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通读其遗书,她对待疾病对待生死问题的态度竟然如此坦然如此豁达从容,不禁令人感佩与深思。。。。
          无独有偶,“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是如何面对疾病面对死亡的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88%参与调查的医生表示不愿进行介入性治疗,也不愿使用机器来延长寿命。
          肯∙穆雷(Ken Murray)医生曾在《医生如何死亡》(How Doctors Die)一文中写道,他所认识的医生会选择异于常人的死亡方式,往往避免使用自己为晚期患者开的治疗处方。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琼瑶以及“专门与疾病与死亡较劲”医疗行业的医生在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时,能够如此坦然从容,豁然于生死问题呢?是不是值得你我深思一番?            
          2010年,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组织编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给予老年病定义:老年病是指老年期所罹患的疾病或多发的疾病,通常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青年可发病而老年人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慢性疾病,原因是由于老年期机体各种组织的老年性变化及其修复能力的减弱,导致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减弱,在老年期多发,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不同专业相互渗透的疾病;其二是老年人在器官老化基础上发生、与退行性改变相关的疾病,为老年人所特有,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老年期痴呆、骨质疏松及白内障等疾病;其三是衰老使机体机能减退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如老年人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由此可见临床上相当大的一部分疾病是老年性疾病,退化与衰老才是造成疾病的根本主因; 
         即使流行性疾病的发病与否最终也取决于个体的抵抗力能力的差异,其中也有密切年龄相关因素; 
        哪怕一个急性创伤,手术后的修复也与体质年龄,修复能力密切相关。
        那么年龄因素意味着什么?退化与衰老又意味着什么?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退化与衰老意味着自然规律。。。。。。。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大自然运行不停,人类万物生灵就会遵循自然规律运行不止。。。。所以从最根本上来说,疾病是必然的,疾病是一种自然规律。      
        在此世界,只要是地球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无论其多么高科技多么高精尖,只要人力,物力,财力足够,就能够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制造。
        而作为自然界一员的人类本身之生老病死,内在过程其实是自然规律,绝无可能被人类意志所随意掌控,否则即是违反自然规律,退一步讲即使从生命哲学上来讨论也绝无可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黔首草民,没有谁逃脱得了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秦皇汉武概莫无病,亦概莫无死。而因为妄想长生不老药,服用丹药补药暴毙性命者倒是比比皆是,史不绝书。 
        所以医生所对抗的其实不仅仅是疾病本身,对抗的其实更是生老病死之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当然最终无法被战胜被逆转,所以人类的医疗注定是有其局限的。。注定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疾病治疗的最终收获往往是好转,是减轻而不是彻底治愈。
        所以在西方,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东方,我国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其语录中表达“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只能治病但治不了命,我自己心肺功能不好,已经收到了马克思的请帖,但这怪不了医生,非要怪只能怪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衰老了,年轻时期又抽烟过多。。。你们对待医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要爱护尊敬他们。。。” 
         然而社会普通人群,尤其在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当中,如果对疾病的长年累月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对疾病的退化与衰老影响因素,对于疾病,对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属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的局限性,认识远远不够,那么其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对待疾病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端正的,正向积极的心态,造成一定程度心理不健康,进而心理影响生理,形成恶性循环。
        2,病急乱投医,在主观上往往产生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倾向,容易在疾病基础上,再次造成医疗性损害。 
        3,急于求成,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非常令人惋惜的浪费。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经合组织曾将其成员国(全部是发达经济体)从1970年至201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医疗开支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美国的人均医疗开支增长最快,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却增长最为缓慢。
        4,对于医疗抱有完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值,认为医疗对于疾病应该无所不能,是造成医患矛盾,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 
        5,其中第1,第2,第3点亦加剧了医患矛盾。
        由此可知,帮助社会广大人群正确认识疾病,正确认识医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理性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患者采取正确态度,避免过度医疗性损害的问题,也是一个建立更为和谐医患关系的问题,更是一个有助于更高效率医疗体系的问题。。。可见其有多么重要。。。。 
        所以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琼瑶女士的遗书公开信开了一个好头。。。当然其医疗上的具体愿望尚有待于商榷:我想,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子曰:过犹不及。。。认为疾病完全可以被掌控,认为医疗无所不能而造成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固然不可取;而认为人类对于疾病毫无干预能力,医疗毫无价值,绝对放弃检查,绝对放弃治疗同样更为不可取。。。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固然无法逆转,但是大量疾病的好转,减轻,少量疾病的治愈,衰老的延缓,益寿延年是不是人类所孜孜以求的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医疗的价值所在。 
        然而有鉴于目前社会广大人群对于疾病对于医疗普遍认识有所偏颇,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过度倾向。。并且已经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那么琼瑶女士,这封遗书公开信中所表达的,她对于疾病的必然性,对于医疗必然存在局限性,这一方面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待疾病的良好平和心态,显得尤为值得大家感佩与深思。。。而这正是本文深入阐述的目的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