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婴幼儿血管瘤

2018年09月16日 858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一种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老百姓又常称之为“红胎记”、“天使之吻”,发病率约为4-5%,女孩多见,一般为男孩发病率的3-5倍,其发病与孕妇多胎妊娠、高龄产妇、胎盘异常及孕期子痫、妊娠糖尿病、试管婴儿有一定的关系,且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白种人中多发。

婴幼儿血管瘤大多数发生于患儿颜面、头颈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会阴等部位,患儿出生时一般没有明显皮疹,而是在出生1周至1月内出现,早期皮疹表现为模糊的红斑,红斑周围围绕一圈苍白的晕,前6月生长迅速一般4个月时达到其最大体积的80%1岁以后进入自然消退期,可持续多年。临床上分为3型:浅表型、深部型混合型。虽然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自行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疤痕,影响美观,某些特殊部位的较大的血管瘤甚至可威胁生命,如位于气道部位阻塞气管,位于肝脏的弥散型血管瘤可导致心衰等严重系统症状;位于眼睑、眼眶周围的血管瘤可导致视力的严重受损等,给患儿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目前的观点更倾向于早期积极治疗而不是等待观察。

   血管瘤有多种治疗方案,既往口服糖皮质激素、外涂糖皮质激素、咪喹莫特,同位素放射性贴,物理加压、手术切除等。口服糖皮质激素尽管有效,但其治疗同时伴随许多药物副反应,如胃溃疡、cushing反应、免疫抑制等。近年来新的治疗方法,如脉冲染料激光(PDL 595nm)、局注硬化剂(平阳霉素、聚桂醇、聚多卡醇)等亦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脉冲染料激光易引起疤痕或色素沉着、费用较高,头皮部位的易引起脱发等,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可引起溃疡、长期存在硬结等不良反应。

    推荐治疗方案如下:

      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首选外涂beta受体阻滞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建议用化妆棉或棉柔巾盖住血管瘤,将“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滴入其上,保持湿润状态,1天4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一般1周后有效,血管瘤会逐渐颜色变暗,质地变软,1月后会逐渐变平,3月后效果明显。

      对于深部的或者混合型的、面积较大的婴幼儿血管瘤首选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可小剂量口服,口服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 禁忌症后使用,使用方法:按1mg/kg,将“盐酸普萘洛尔片”碾碎成粉末状溶于30ml糖水或者奶水中,分三次口服,每次间隔6小时左右,切记不要空腹口服药物,同时可联外涂beta受体阻滞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减少系统口服使用药物剂量。

       如有需要可考虑联合使用激光/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等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