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感冒发热,除了吃退热药,还可以这么做!

2024年05月14日 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发汗有方,有效退热
上呼吸道感染后,免疫系统在抗感染过程中,产生大量制热源,刺激下丘脑调高体温调定点。身体便感觉身处寒冷环境,出现寒战、肌肉痉挛、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现象,从而增加机体产热量,出现发热。《伤寒论》太阳病原文第一条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描述的就是外感后恶寒的症状。中医认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治疗的关键在于发汗解表。组方含有发汗解表(桂枝、麻黄、荆芥、苏叶等)药物的中成药都可服用。病邪进入人体之后,由于体质不同,部分患者可出现但热不寒(发热重、恶寒不明显),可使用辛凉解表的中药,便是“银翘散”其中代表方。
除了药物疗法,我们还可通过喝热水,饮食(热粥、热汤、面等)、加盖衣被、洗桑拿、热水泡脚等非药物手段来发汗,起到退热的目的。正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服药方法描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古人服药后的发汗方法值得借鉴,即通过发汗退热应注意适度,使全身微微湿润,有汗出的感觉,但不可大汗淋漓。
呼吸道感染积极发汗退热的同时,仍应积极对因治疗,辨别细菌、病毒感染,使用对应的药物。在感染得到控制后,内源性的制热源减少,体温调定点下调,体温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通常呼吸道病毒感染,以突发高热为主,伴有肌肉酸痛,2-3天后会出现干咳、咽痛、流涕等。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免疫系统逐步清除病毒,症状趋于缓解。而细菌感染,体温忽高忽低,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咽喉肿痛,伴有黄、绿色脓痰或脓鼻涕,病程较长。如2-3天后症状不减轻,并逐渐加重,则应及时就诊。流感病毒发病具有聚集性及季节性,即在一个时间段人群集中发病。流感季节出现突发高热,及时使用抗原试剂或去就近医院检测,可在出现感染症状(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