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脱发

2019年07月26日 95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脱发(转自卢医节选)
润肺补肾能固发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与肝肾密切相关,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环就“疲软”,无力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直立的最高处“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就会引起脱发。
而秋季出现季节性脱发,却不只是肾的问题,它还关系到肺。肺主皮毛,与人的皮肤、毛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一旦肺气虚则卫外不足,导致毛发不固。这时若不注意保养损伤了肺气,或是盲目用药,都可引起明显脱发。
此外,秋令属金,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因此秋燥特别容易犯肺。秋燥易耗伤人体的阴血,导致肌肤毛发失去滋养,出现血虚风燥而发脱。因此,出现秋季脱发时,润肺才是重中之重。
入秋后,如果您感觉头发明显比平时掉得多,而且持续时间长,不妨通过润肺来逐渐改善症状。
首先,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以达到滋阴、润肺、防燥的目的。多食用梨、百合、藕、荸荠、银耳等润肺养阴的食品。
其次,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想要头发在秋季“毫发不伤”,还应该多补充优质蛋白,牛肉、鱼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建议中药代茶饮,如麦冬、百合、枸杞一起沸水冲泡后喝。如果掉发严重的话,建议直接到医院诊治。
4
发益多梳气宜练
《养生余录》
真人曰∶栉发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又曰∶头发梳百度,不可轻以沐。

陶隐居云∶饱则沐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
故道家晨梳常一百二十为数,沐浴或月一度而已。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以精炼
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朽修昆仑耳。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养生余录”一书专篇记载“栉发”,古人对梳头的益处多有记载。《诸病源候论》中亦言:“千过梳发,头不白。”宋代苏东坡曾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
明代沈仕在《摄生要录》中引用安乐诗云:“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通血脉,散风湿。”“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因发祛风,容颜悦泽。”可见,从古时起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梳头的养生保健价值。
头发应该经常梳。梳头不仅仅是理顺头发,而且能促进头部络脉的微循环(中医也讲微循环,就是络脉中的气血循环),可以驱散头部的风热
头为巅顶,惟风可到,所以头上风邪会比较多;头为诸阳之会,又容易产生热,所以头上往往多风热,令人头脑昏昏,思维不敏捷,或影响头发,甚至使人头晕、头痛。在头部驱风散热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梳头
古人头发是很长的,得经常梳;现在男士的头发短了,有人理个平头,往往就不梳了,其实即使是短发,梳梳也是有好处的
5
古人对梳子的选择
牛角是一味中药
据《本草纲目》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牦牛角磨粉可直接入药,故牛角也是是一味中药,具有凉血熄风、镇静安神作用,亦可镇痛,治疗头痛、热毒,还能祛屑护发,常疏刺激百会、四神聪、上星等头部穴位,有安神助眠之效
牛角梳材料有犀牛角、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推荐使用藏地上好牦牛角,温润如玉,去垢而不挂发,手感好,不起静电。牛角梳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不伤头发,有很好的护发效果。以牦牛角制梳,高频次梳头,可做脱发、黄发、掉发、断发的辅助物理治疗作用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每天清晨用角梳梳头数次,疏通头面三阳经,使人精神焕发,气足神定;晚上用角梳按摩头部,使人放松一天的紧张和疲劳情绪。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6
秋季防脱发中医有妙法
中医认为秋燥易耗伤人体的阴血正气,导致肌肤毛发失养,出现血虚风燥落发。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养血生发胶囊、斑秃丸、知柏地黄丸等;古代的经方有七宝美髯丸、生发饮、当归饮子、八珍汤等,以及民间的单方
内服方七宝美髯丸(何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可补益肝肾,治疗腰酸肢软,须发早白容易脱落。早晚各服9克,温开水或米汤送下
生发饮(生熟地黄、当归、侧柏叶、黑芝麻、旱莲草、首乌)可滋补肝肾,乌须生发。汤药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防风、何首乌、黄芪、甘草)可养血润燥,去风止痒,治疗血虚所致的皮肤瘙痒和毛发脱落。汤药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外洗方
新鲜木槿花100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适用于毛发干枯脱落,头屑较多者。有生发去头皮屑止痒的功效。
侧柏叶100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可防治各种脱发,有养血生发,润燥去屑的功效。
芝麻梗150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可防治白发、毛发枯黄、脱发,有养发生发,润发乌发的功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