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 科室: 泌尿外科 
  • 别名: renal hamartoma hamartoma of kidney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症状: 疼痛 出血
  • 发病部位: 暂无
  • 多发人群: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
  • 相关疾病: 暂无

概述

错构瘤亦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良性肿瘤。过去认为少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很常见。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国外报告大约50%诊断肾错构瘤病人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错构瘤也可发生在脑、眼、心、肺、骨,有时可误认为转移病灶。我国肾错构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发病机制

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尽管有恶性报道,目前认为肾外或淋巴结受累反映了肿瘤多中心,而非转移。其为恶性无充分的标准。

临床表现

1.泌尿系表现 小的病变可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如B超或CT检查时被意外发现。大的肿瘤因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若因自发性破裂导致肿瘤内或肿瘤周围出血,可造成腰部疼痛,甚至突发剧痛,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休克。血尿较少见。
2.肾外表现 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并发症

病人可有高血压、肾盂肾炎等。

实验室检查

由于肿瘤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 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2.X线 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蚀现象。
3.CT 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

诊断

依据上述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是破裂出血。
1.观察 Oesterling认为肿瘤<4cm可以不治疗,但要密切随访。Johns Hopkins报告一组35例,有些瘤体可以多年不继续增大。Steiner主张<4cm虽无症状,每年随访1次;>4cm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每半年随访1次。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但有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界面不清,剜除就比较不安全,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
4.肾切除术 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若为双侧病变要更多地考虑到肾功能的保存;少数病例可有局部及淋巴结侵犯,甚至瘤栓侵入大静脉,呈恶性行为表现,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5.肾移植或血液透析 仅适用于双侧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肿瘤破裂出血而必须行双侧肾切除的患者。[收起]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是破裂出血。
1.观察 Oesterling认为肿瘤<4cm可以不治疗,但要密切随访。Johns Hopkins报告一组35例,有些瘤体可以多年不继续增大。Steiner主张<4cm虽无症状,每年随访1次;>4cm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每半年随访1次。
2.栓塞 动脉栓塞应首先考虑出血的病例,根据经验栓塞后肿瘤的体积并无缩小,但出血可被制止。多选用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以保护部分肾功能。
3.保留肾单位手术 肿瘤<5cm可行剜除术,尤其是在肾脏边缘的肿瘤,但有的肿瘤包膜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界...[详细]

预后

单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对于双侧、多发病变及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仍会影响生活质量。对于侵犯到多器官,如淋巴、脑、心脏,甚至瘤栓侵犯血管的少数病例,预后取决于受侵犯器官的情况。

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