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510条结果

  • 类癌属于少见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出现类癌综合症,表现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心动过速、面部充血、血压波动和紫绀等。类癌分为分化较好的典型类癌和有侵袭性的不典型类癌,典型类癌占多数,预后较好,即使伴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2%、88%、76%。类癌中央型多于周围性,这是因为越靠近中心支气管,粘膜内的K细胞分布越多,发生类癌的机会越大。由于典型肺类癌预后较好,术后一般不考虑化疗。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高,20% 的患者诊断时已存在转移。肿瘤较典型的类癌要大,此种肿瘤比典型类癌侵袭性要强,而且据研究发现,不典型类癌的转移倾向比典型类癌要高10-15倍
    付圣灵 副主任医师 2023-05-28 22:03:53
  • 陆欣欣副主任医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肺类癌生长缓慢。分为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一般表现为实性肿物。典型类癌首先选择手术。5年生存率高于90%。10年生存率84%。不典型类癌的肺癌恶性度高于典型类癌。不一定能够手术。5年生存率56%。本文是陆欣欣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陆欣欣 副主任医师 2020-09-15 14:19:48
  •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少见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消化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 4% ~1. 8%。本文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的20例消化道类癌病例的内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现报告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10例(50% ),女10例(50% ),年龄28~78岁,平均50. 5岁;病程10 d至10年以上不等。年龄分布特点: 40岁以下6例(30% ), 40~50岁5例(25% ), 51~60岁3例(15% ), 60岁以上(30% ),其中40~60岁8例(40
    张志伟 主治医师 2019-03-04 15:12:03
  • 类癌病因尚未阐明。类癌瘤是一种能产生小分子多肽类或肽类激素的肿瘤,即APUD细胞瘤,它能通过靶细胞增加环腺甙单磷酸盐起作用,能分泌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血清素(5-羟色胺),胰舒血管素和组织胺外,有的还可分泌其它肽类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抗利尿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前列腺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产生类癌综合征的主要物质是血清素和缓激肽,组织胺也参与一部分作用。血清素对周围血管和肺血管均有直接收缩作用,对支气管也有强烈收缩作用,对胃肠道节前迷走神经和神经节细胞有刺激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强,分泌增多。缓激肽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有些类癌瘤
    周帅 主治医师 2018-08-20 16:07:08
  • 1、血清素合成抑制剂 对氨苯基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nine)能抑制色胺酸羟化酶的活力,阻断血清素的合成,剂量每日2~4g,分4次口服。使腹泻完全缓解,并可减轻皮肤潮红的发作。目前此药很少应用,被5-氟色氨酸(5-Flurotryptophan)所代替,作用与前者相似,但副作用少。剂量600mg,分3次口服,6~8周时尿内5-HIAA明显减少。甲基多巴及盐酸4-脱氧吡哆醇(4-Deoxy-pyridoxine HCl)抑制5-羟色胺的脱羟作用,从而阻断血清素的合成,对缓解腹痛、腹泻有一定效果,尤其对胃的类癌综合征所致的症状,剂量每次250~500mg,3~4次/日。但对
    周帅 主治医师 2018-08-20 16:08:21
  • 上周有一位来自河北省的前纵隔类癌的患者,在女儿的陪伴下到天津来找我看病,他是之前我的一位患者家属介绍过来找我的。患者是位男士,今年五十多岁,在五年前发现了前纵隔的占位,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做的手术,当时是左侧开胸。手术后医生告诉家属肿瘤没有完全切除干净,术后的病理显示为非典型类癌,进行了手术后辅助的治疗,过了一段时间患者感觉身上有疼的地方,再检查出现了骨转移。患者进行了局部的放疗,后来在随访过程中又出现了前纵隔局部的复发。那时候全世界还没有疫情,所以患者先后在德国进行了检查,后来又在美国一家最有名的医院再次做了手术,这时候手术采取的正中开胸切口,手术之后的一段时间肿瘤还是有所进展,患者进入一家
    刘懿 副主任医师 2021-08-03 17:52:43
  • 副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伴癌综合征都是在肿瘤治疗中经常遇到的,这是和我们玩儿文字游戏嘛?这仨都是啥?英文咋说?让本文带大家一探究竟。1副癌综合征在肿瘤病例中,副癌综合征的发生率<6%,其中以肺癌(燕麦细胞型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多见。副癌综合征,又名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是由肿瘤产物异常的免疫反应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的病变,从而出现对应的临床表现;由于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起的,而是间接导致,因而得名。理解一下,既然是综合征,涉及的就不是单一的临床表现。理论上,副癌综合征可以累及全身,实际
    苏培培 主治医师 2017-10-18 18:02:44
  • 类癌的话题我们之前也探讨过,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二者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对于患者来说最关心的生存期问题,二者相差距大。典型类癌的五年和十年生存期显著高于非典型类癌。有患者家属咨询我,肺类癌术后需不需要辅助性化疗。现有的研究结果,很多专家认为典型类癌不推荐术后化疗,有研究分析存在即使N2阳性也就是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典型性肺类癌术后化疗并没有提高生存率。所以典型类癌可以不化疗。但对于非典型类癌,五年和十年生存率比较低,目前还是推荐术后化疗,而不管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因为类癌总体发病比较少,针对类癌的基因检测和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比较少,分子靶向药物有没有效果还有化疗
    刘懿 副主任医师 2020-12-22 17:47:07
  • 类癌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绝大部分发生于消化道,阑尾较多见。而发生于支气管肺部者十分少见,属低度恶性,分别约占原发性肺肿瘤的1%~7%和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1%~2%. 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及黏膜下腺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即Kulchitsky 细胞(嗜银细胞),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与肺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 年—2011 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均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肺类癌7 例,男3 例,女4 例,年龄18 岁~52 岁,平均年龄39.5
    杨农 主任医师 2016-07-13 22:07:02
  • 之前我们谈到过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知道了它包括三种主要病理类型,即类癌,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今天我们就谈谈肺类癌。肺类癌之前被归为“支气管腺瘤”,当然,支气管腺瘤还包括其他的支气管良性肿瘤,近六七十年里,类癌被提出了不同标准的划分种类,但都没有得到业界普遍的接受,直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类癌定义为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并将其分为了典型和非典型类癌两种,这种分类方法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在手术切除的肺原发肿瘤中,肺类癌大约占2%左右,典型性类癌和非典型类癌是生物学行为差别很大的两种类型,甚至说两者的行为模式完全不同。非典型类癌比典型类癌更具有侵袭性,它除了可以转移到区域
    刘懿 副主任医师 2020-12-22 15:23:05
1 2 3 4 5